1.对比剂
阴性对比剂:此类对比剂密度低,吸收x线少,x线片上显示为低密度影像。常用的有空气,氧气,二氧化碳,油脂等,其中以空气应用最多。
阳性对比剂:此类对比剂密度高,吸收x线多,x线照片上显示为密度高或白色的影像。
常用的对比剂有硫酸钡和碘化合物。
碘化合物分为两大类:碘化油和水溶性有机碘。其中水溶性有机碘,按是否在体内解离,分为离子型和非离子型两类。
2.几种正常组织在TW1和T2W1图像上的信号强度与影像灰度。
脑白质
脂肪
骨髓
脑灰质
肌肉
脑脊液
韧带
骨皮质
T1WI
信号强度
较高
高
高
中等
中等
低
低
低
影像灰度
白灰
白
白
灰
灰
黑
黑
黑
T2WI
信号强度
中等
较高
中等
较高
中等
高
低
低
影像灰度
灰
白灰
灰
白灰
灰
白
黑
黑
白纸骨灰积液带皮
3.脑膜瘤
CT:①平扫,肿块呈等或略高密度,类圆形,边界清楚,其内常见斑点状钙化;多以广基底与硬脑膜相连;瘤周水肿轻或无,静脉或静脉窦受压时可出现中或重度水肿;颅板受累引起局部骨质增生或破坏;
②增强检查,病变大多呈均匀性显著强化。
4.硬膜外血肿和硬膜下血肿区别
硬膜外血肿:多由脑膜血管损伤,脑膜中动脉多见,血液聚集硬膜外间隙,由于硬膜与颅骨内板附着紧密,故血肿较局限,呈梭形。
CT:平扫,表现为颅板下方梭形或半圆形高密度灶,多位于骨折附近,不跨越颅缝。
硬膜下血肿:多由桥静脉或静脉窦损伤出血所致,血液聚集于硬膜下腔,沿脑表面广泛分布。
CT:平扫:①急性期,见颅板下新月形或半月形高密度影;常伴有脑挫裂伤或脑内血肿;脑水肿占位效应明显;②亚急性或慢性血肿,呈稍高、等、低或混杂密度灶。
5.空气支气管征(名词解释)
当肺实变扩展至肺门附近,较大的含气支气管与实变的肺组织形成对比,在实变区中可见到含气的支气管分支影,称为空气支气管征。
6.(1).原线型肺结核:包括原发综合征和胸内淋巴结结核,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少数可为成年人,
X线:原发综合征典型呈“哑铃”状表现,包括:①原发浸润灶:邻近胸膜处的肺内原发病灶,多位于中上肺野,呈圆形、类圆形或局限性斑片影;②淋巴管炎:为自原发病灶向肺门走行的不规则条索状影;③肺门、纵隔淋巴结增大:表现为肺门影增大或纵隔淋巴结增大,并突向肺野。
7.鉴别X线
(1)中央型肺癌
早期:胸片上常无异常表现偶尔可见局限性肺气肿或阻塞性肺炎表现
中晚期:胸片上主要表现为肺门区肿块,呈分叶状或边缘不规则,常可伴有阻塞性肺炎或肺不张。
(2)周围型肺炎:
早期:胸片上表现为肺内结节影,形态可不规则,常见分叶征、毛刺征或胸膜凹陷征。
中晚期:胸片上大多表现为肺内球形肿块影,可见分叶、短细毛刺及胸膜凹陷征;当肿瘤坏死经支气管引流后,可形成厚壁偏心空洞;肿块内钙化较少见。
8.大叶性肺炎(可能为论述)
X线①充血期,可无阳性发现,或仅显示肺纹理增多,肺透明度减低。
②红色和灰色肝变期,表现为密度均匀的致密影;不同肺叶或肺段受累时病变形态不一,累及肺段表现为片状或三角形致密影,累及整个肺叶则呈以叶间裂为界的大片状致密影;实变影中常可见透亮支气管影,即“空气支气管征”
③消散期,实变区密度逐渐减低,表现为大小不等、分布不规则的斑片状影;炎症最终可全吸收,或仅残留少量索条状影,偶可演变为机化性肺炎。
CT:①为充血期,病变呈磨玻璃样密度影,边缘模糊,病变区血管影仍隐约可见。
②红色和灰色肝变期,可见呈大叶或肺段分布的致密实变影,内见“空气支气管征”
③消散期,随病变的吸收,实变影密度减低,呈散在、大小不等的班片状影,最后可完全吸收。
9.房间隔缺损
X线:①肺血增多,表现为肺动脉段突出,肺门动脉扩张,外围分支增多增粗;
②心影增大,呈“二尖瓣”型,右心房、室增大,尤其右心房增大是房间隔缺损的重要征象;
③主动脉结偏小或正常;
④合并肺动脉高压时,肺动脉段和肺门动脉扩张更趋明显。
10.法洛四联症
X线:①右心室肥大,表现为心尖圆凸上翘,肺门血管影缩小,心腰部凹陷,心影呈“靴形”
②肺血减少,表现为肺血管纤细、稀疏;
③主动脉升弓部多有不同程度的增宽。
11.心包病变
(1)心包积液:少量心包积被可无异常发现;中、大量心包积液,心影可向两得增大,呈烧瓶形;
(2)缩窄性心包炎:
①心能增大主要表现为单侧或双制心房增大:
②由于心包增厚指连,导致心缘僵直、变形;
③心包钙化是缩窄性心包炎的特征性表现,表现为心脏表面的高密度钙化影;
④由于静脉压升高,上、下腔静脉扩张;左心房压力增高时,出现肺淤血、肺水肿征象;
⑤可伴有胸腔积液或胸膜增厚、粘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