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抚心灵伤重燃生活光汇报人:某某老师
目录contentsPart1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Part2造成心理问题的原因Part3不良心态的危害Part4增进心理健康的途径
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Part1第一部分
压抑冲突后的负面情绪儿童青少年时期是发展自我同一性、形成自我概念和价值观的关键时期,当外界期待与内在发展需要存在较大差异时,内在冲突就会愈加明显。一方面,社会“内卷”现象明显,就业形势比较严峻,学生学业压力偏大;另一方面,学生的物质生活水平普遍提高,相对缺少吃苦耐劳经历,心理韧性有待加强。因此,部分学生较弱的个体发展意愿与较强的外在要求存在较大冲突,导致儿童青少年内在冲突的产生。
学业压力积累后的厌学行为孤独后进者在学习投入和学习结果方面表现均较差,同时在心理层面还存在较高的孤独感、适应不良和抑郁。成就焦虑者虽然在学习表现上较好,但存在较高的焦虑水平,学习压力较大,情绪也易于波动,这都可能对他们后期的学习产生不良影响。当儿童青少年由于较大的学业压力产生较为负面的学业情绪、感受到学业受挫时,部分学生会选择逃避学习,拒绝上学或者在学校无法维持学习生活和完成学习任务,出现厌学、拒学现象。
虚拟社交行为背后的孤独感受当代儿童青少年接触网络时间长、范围广,他们社交的途径和方式也更加受到网络影响。通过短视频、社交平台、网络游戏进行社交活动、网络交流,一定程度上会分散甚至替代真实世界中的人际交流,但是过度的网络社交反而会增加儿童青少年的孤独感。孤独感是一种消极的情绪体验,会让个体更多使用网络社交取代现实社交。过度的网络社交和游戏、短视频依赖可能会导致个体形成网络成瘾,甚至可能最终导致个体辍学和现实交往断裂。
独立性与依赖性的矛盾由于初中生生理发展迅速,促进了中学生心理的成熟。这个时期的孩子产生了强烈的“成人感”,独立自主性发展很快,他们极力想争取在家庭、学校和社会生活中的独立自主地位和新的权利,想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但是,由于这一阶段的孩子生理和心理的发展都还不够成熟,主观愿望和成人感与客观实际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各个方面对成人还有较大的依赖性,所以,中学生常处于独立性与依赖性相互矛盾的状态之中。
Part2第二部分造成心理问题的原因
个人素质因素在人的一生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其实对每一个人来说都是不可避免的。但是由于个体心理素质的差异、心理压力的承受水平不同,因而有的人会产生心理障碍,有的人却没有。一项调查分析表明,凡是有心理障碍的大学生中,大部分人的性格属于内向不稳定型,属于粘液质或抑郁质,即他们的心理有一定的易损伤性和对生活事件的易感受性。
心理冲突因素青春期的大学生正处于迅速走向成熟而又未真正成熟的阶段,这是一个充满矛盾和危机的时期。诸如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感情与理智的矛盾,依赖性与独立性的矛盾,心理困惑与寻求理解的矛盾,自我价值与社会标准的矛盾。这种心理冲突常给人以挫折感,极大地影响人的心理健康,它消耗人的心理能量,使人的心理功能得不到正常发挥。长时间的心理冲突甚至可以引发人的厌世、颓废和绝望。
社会多元信息冲击如今的社会处于信息爆炸时代,学生通过互联网、电视等多种渠道接触到海量的信息。然而,这些信息良莠不齐,其中不乏一些负面、虚假甚至暴力、色情的内容。青少年正处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缺乏足够的辨别能力,很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误导。比如,网络上流行的一些扭曲的审美观念,使部分学生过度追求外在形象,产生容貌焦虑;一些宣扬不劳而获、享乐主义的内容,也会影响学生正确价值观的树立,导致他们内心迷茫,对未来感到困惑,进而引发心理问题。
学习与生活的压力学习压力相当一部分来自于所学专业非所爱,这使他们长期处于冲突与痛苦之中;课程负担过重,学习方法有问题,精神长期过度紧张也会带来压力;另外还有参加各类证书考试及考研所带来的应试压力等等。精神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下,极可能导致大学生出现强迫、焦虑甚至是精神分裂等心理疾病。生活的压力主要在于学生不善于独立生活和为人处世,还有生活贫困所造成的心理压力。
Part3第三部分不良心态的危害
拖垮生理健康?长期被焦虑、抑郁等不良心态笼罩,身体的免疫系统会遭受严重破坏。皮质醇作为压力激素,在不良心态下持续过量分泌,致使白细胞活性降低,让身体极易遭受疾病的侵袭。同时,不良心态会扰乱内分泌系统的正常节律,导致激素失衡,引发失眠、食欲不振等症状。据统计,长期处于负面情绪中的人群,患心血管疾病的概率比心态平和者高出40%,严重威胁生命健康。
消磨生活幸福感?悲观和抱怨的心态,会让人对生活中的美好视而不见。悲观者总是看到事物的消极面,即便拥有幸福的生活,也难以感到满足。抱怨者则把注意力集中在生活的不如意上,整天唉声叹气,不仅自己不开心,还会影响身边人的情绪,破坏生活的和谐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