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社会动机概述;PART01;一、什么是社会动机;(二)动机的特性
1.动机的强度
2.动机的清晰度
3.动机的更替性
4.动机的活动性
5.动机的复杂性;(三)动机的功能
1.激活功能
2.引导功能
3.维持和调整功能;(四)动机由需要所激发
当个体需要得不到满足时,个体内部会处于焦虑状态,从而刺激并推动个体采取行为消除自身的焦虑状态。这种推动力量也被称为内驱力。个体受到自身内驱力的作用,从而导致某种行为的发生,进而满足自身需要。;二、动机与活动效率;三、动机的分类;(二)生理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
根据动机的起源,可以将动机划分为生理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
生理性动机是以有机体的生理需要为基础,而社会性动机则是由生活中习得的社会性需要所激发。
生理性动机源于生理需要。所谓的生理需要,指个体内部维持生理功能的物质要素,如水、食物等,消耗到某种程度时即构成的缺乏状态。而凡是在维持个体生命的生理需要以外的一切需要,一般均称为心理需要。
社会性动机又称心理性动机或习得性动机,以社会需要为基础,是人类行为的内在动力,例如成就动机、交往动机等。;PART02;一、亲和动机的解释;(二)内在决定因素
人类的内在决定因素(如人类生命早期的孤弱)决定个体的亲和动机。人类的婴幼儿在其出生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都不能自助,他们必须依靠父母或其他成年人的照顾才能生存、成长。这就造就婴幼儿期个体群聚的必然性。;(三)学习
人们学习和其他人在一起生活具有人类学习的普遍特征。人类的生命的早期,为获取食物、安全和温暖等基本的生存需要,孩子们必须依靠其他成年人。在和他人的互动过程中,孩子们学到只要和他人在一起,就可以得到报答。
在人类的各种社会文化中,所有个体在某种程度上,都必须学习和其他人互动的社会性行为。所以,学习使社会性成为人类的特性。;(四)需要的满足
生存是人类的第一需要。随着成长,个体有越来越多的需要要求得到满足,比如对于爱情的需要、对于成就的需要、对于尊重的需要、对于权利的需要等。这些需要都必须依靠他人提供才能得到满足,个体在孤立的状态下很难使满足这些需要???。因此,为满足不断出现的新的需要,长大的我们还是保持着与其他人在一起生活的习惯。;二、亲和动机的研究;PART03;一、成就动机概述;(二)成就动机的个别差异
阿特金森是美国研究成就动机的心理学家的代表。他认为人们有追求成功的动机和避免失败的动机,高成就动机的人具有强烈的希望成功的倾向。
个体对取得成功与失败的归因也表现出个体差异:成就动机低的人将自己的成功归因于运气好或任务容易,将失败归因于自己能力差;而成就动机高的人则相反,他们倾向于把自己的成功归因于自己能力强,把失败则归因于自己不努力。;二、高成就动机者的共同特征;三、成就动机与社会经济发展;四、成就动机的培养;(二)自我要求是成就动机培养的前提
麦克莱伦认为,人们的成就动机可以通过训练提高,但训练成就动机前应首先训练他们良好的个性品质,如自信心、独立性、自我实现需要等。
麦克莱伦主张首先改变受训者对自己的态度,提出自我要求,确立自信、自立等个性特征,初步具备成就动机,然后给他们提供更多机会,以进一步发展其成就动机。;五、女性的成就动机;六、中国人的成就动机;PART04;一、本能论;(二)弗洛伊德的性欲力学说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心理学,从性本能出发解释人的行为动机。性本能也叫性欲力或性能量,这些性欲力在人体内逐渐积累,必须通过某种形式发泄出来。它是人的一切心理活动的原动力,不仅驱动人满足生理需要,也驱动人满足各种社会需要,如求学、追求事业成功等。;二、赫尔的趋力降低说;三、唤醒理论;四、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二)需要是有层次的
马斯洛认为,五种基本需要逐级上升,当较低级的需要满足以后,追求高一级的需要就成为行为驱动力。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属低级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与自我实现的需要属于高级需要。个体必须先满足低级的需要,然后才会产生高级需要。
马斯洛同时认为,需要的层次顺序并非一成不变,一定情况下会有所改变。他曾说,“更重要的原因是要涉及理想、崇高的社会标准和价值等。;(三)人的行为由优势需要决定
马斯洛认为,人可以同时存在多种需要,而其中占优势地位的需要决定人们的行为。
优势需要满足后出现的新需要并不以突然跳跃的形式出现,而是以缓慢的速度从无到有,由弱到强,逐步发生。
层次的优势地位不断变动,当优势需要得到满足后,它的动力作用会随之减弱,高一级的需要才处于优势地位。;(四)五种基本需要是人类的共性
高级需要和低级需要尽管不尽相同(指心理与生理的不同),但高级需要也是由自然禀赋所给予人的特征,是生物进化到人类而越发显著的特征。;五、认知理论;(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