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课教案
20-20学年第学期
学院系(部)
课程名称
机电设备故障诊断与维修
任课教师
授课形式
理论教学R课内实践□理实一体□习题复习□考核评价□其他活动□
课时安排
2
序号
01
授课日期
授课班级
教学内容:
7.1电气设备故障诊断概述
7.1.1电气设备故障诊断的内容和过程
7.1.2电气设备故障检测诊断的方法
7.1.3用人体感官诊断电气设备的异常或故障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熟悉电气设备故障诊断内容及方法,掌握电气事故处理的原则和程序,掌握常用
电气设备的故障诊断与维修。
能力目标:能够熟练诊断电气设备的异常或故障,能够拆装、检修及调试常用电气设备。
素质目标:培养学生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培养学生在电气设备故障诊断与维修中的安全意识。
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
重点:电气设备故障诊断内容及方法
难点:电气设备故障诊断内容及方法
授课地点:教室
教学媒体:课件
设备及材料:
资源:
学习效果评价方式:
小组互评课后作业评分
作业和思考题:
课后习题
课后小结:
教学内容及过程
7.1电气设备故障诊断概述
7.1.1电气设备故障诊断的内容和过程
电气设备故障诊断的内容包括状态监测、分析诊断和故障预测3个方面。其具体实施过程可以归纳为以下4个步骤。
1.信号采集
开关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必然会有力、热、振动及能量等各种量的变化,由此会产生各种不同信息。根据不同的诊断需要,选择能表征设备工作状态的不同信号,如振动、压力及稳度等是十分必要的。这些信号一般是用不同的传感器来拾取的。
2.信号处理
这是将采集到的信号进行分类处理、加工,获得能表征机器特征的参数,也称特征提取过程,如对振动信号从时域变换到频域进行频谱分析。
3.状态识别
将经过信号处理后获得的开关设备特征参数与规定的允许参数或判别参数进行比较,对比以确定设备所处的状态,是否存在故障及故障的类型和性质等。为此应正确制定相应的判别准则和诊断策略。
4.诊断决策
根据对开关设备状态的判断决定应采取的对策和措施,同时根据当前信号状态预测可能发展的趋势,进行趋势分析。
7.1.2电气设备故障检测诊断的方法
7.1.3用人体感官诊断电气设备的异常或故障
1.利用手摸诊断电气设备的异常或故障
2.利用嗅觉异味诊断电气设备异常或故障
3.利用视觉异常诊断电气设备异常或故障
授课教案
20-20学年第学期
学院系(部)
课程名称
机电设备故障诊断与维修
任课教师
授课形式
理论教学R课内实践□理实一体□习题复习□考核评价□其他活动□
课时安排
2
序号
02
授课日期
授课班级
教学内容:
7.2电气事故的处理
7.2.1电气事故处理的原则
7.2.2电气事故处理的一般规定
7.2.3电气事故处理的程序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熟悉电气设备故障诊断内容及方法,掌握电气事故处理的原则和程序,掌握常用电气设备的故障诊断与维修。
能力目标:能够熟练诊断电气设备的异常或故障,能够拆装、检修及调试常用电气设备。
素质目标:培养学生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培养学生在电气设备故障诊断与维修中的安全意识。
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
重点:电气事故处理的原则和程序
难点:电气事故处理的原则和程序
授课地点:教室
教学媒体:课件
设备及材料:
资源:
学习效果评价方式:
课堂练习及其互评
作业和思考题:
课后习题
课后小结:
填表说明:1.序号,指该课程授课的顺序号,应与授课计划一致;2.授课形式在相应的选项打“√”。
教学内容及过程
7.2电气事故的处理
7.2.1电气事故处理的原则
电气事故处理的原则如下:
1)迅速限制事故发展,消除事故的根源,解除对人身和设备安全的威胁。
2)注意所(站)用电的安全,设法保持所(站)用电源正常。
3)事故发生后,根据表计、保护、信号及自动装置动作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判断,作出处理方案。处理中应防止非同期并列和系统事故扩大。
4)在不影响人身及设备安全的情况下,尽一切可能使设备继续运行。
5)在事故已被限制并趋于正常稳定状态时,应设法调整系统运行方式,使之合理,让系统恢复正常。
6)尽快对已停电的线路恢复供电。
7)做好主要操作及操作时间的记录,及时将事故处理情况报告给有关领导和系统调度员。
7.2.2电气事故处理的一般规定
电气事故处理的一般规定如下:
1)发生事故和处理事故时,值班人员不得擅自离开岗位,应正确执行调度、值长、值班长的命令,处理事故。
2)在交接班手续未办完而发生事故时,应由交班人员处理,接班人员协助、配合。在系统未恢复稳定状态或值班负责人不同意交接班之前,不得进行交接班。只有在事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