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财政所政风行风评议自查报告.pptx
文件大小:3.31 MB
总页数:25 页
更新时间:2025-06-06
总字数:约2.6千字
文档摘要

财政所政风行风评议自查报告

目录

引言

政风行风建设情况概述

自查自纠工作开展情况

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改进措施与建议

总结与展望

01

引言

目的

通过自查,发现财政所在政风行风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提高财政所的服务质量和水平。

背景

财政所作为政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政风行风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政府形象和公信力。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民群众对财政所的服务质量和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本次自查报告的范围包括财政所的所有工作人员和服务窗口。

范围

自查对象为财政所内部管理制度、工作流程、服务态度、服务质量等方面。同时,也针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进行重点自查。

对象

报告范围及对象

02

政风行风建设情况概述

财政所设有完善的组织架构,包括所长、副所长、财务科室等,各部门职责明确,工作有序。

组织架构

财政所拥有一支专业、高效的团队,具备丰富的财政知识和实践经验,能够为群众提供优质的服务。

人员配置

财政所主要负责财政收支、财政政策、财政监督、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等方面的工作,是保障地方经济平稳运行的重要部门。

工作职责

财政所基本情况介绍

政风行风建设目标与原则

建设目标

以提高服务质量为核心,以加强内部管理为基础,以推进政务公开为重点,努力打造廉洁、勤政、务实、高效的财政所。

建设原则

坚持依法行政、公正公开、服务群众、廉洁自律的原则,切实履行好财政职能,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财政收入稳步增长

通过加强税收征管、优化支出结构等措施,实现了财政收入的稳步增长,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财政监管得到加强

通过完善监管制度、加强监督检查等措施,有效防范了财政风险,保障了财政资金的安全和有效使用。

政务公开深入推进

积极推进政务公开工作,及时公开财政收支、政策解读等信息,增强了财政工作的透明度和公信力。同时,通过政府采购电子化等举措,提高了政府采购效率和透明度。

支出结构不断优化

在保障基本支出的前提下,进一步优化支出结构,加大对教育、医疗、社保等民生领域的投入力度,提高了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近年工作成果及亮点

03

自查自纠工作开展情况

自查自纠工作组织与实施

成立自查自纠工作小组

由财政所负责人牵头,成员包括各部门主管和关键岗位人员,确保工作全面覆盖。

制定详细工作方案

明确自查自纠的目标、范围、方法和时间安排,确保工作有序进行。

加强宣传和培训

通过会议、培训等形式,提高全体员工对自查自纠工作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03

监督检查和跟踪落实

建立监督检查机制,对整改情况进行跟踪落实,确保整改措施落实到位。

01

发现的主要问题

包括财务管理不规范、内部控制不严格、服务意识不强等方面的问题。

02

整改措施

针对发现的问题,制定具体的整改措施,明确责任人和整改时限,确保问题得到及时解决。

发现问题及整改措施

完善内部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规范财务管理和业务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加强人员培训和教育

定期开展业务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员工的专业素养和服务意识。

强化监督和考核机制

建立科学的监督和考核机制,对工作表现进行客观评价,激励员工积极进取,不断改进工作。

持续改进计划

04

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1

2

3

部分财政所工作人员对现代服务理念认识不到位,仍停留在传统的管理思维中,导致服务意识不强。

服务理念滞后

财政所工作流程设计不够科学、合理,导致办事环节多、耗时长,影响了工作效率。

工作流程繁琐

部分工作人员对财政业务掌握不够熟练,处理问题不够迅速、准确,导致服务效率不高。

业务能力不足

服务意识不强,效率不高

制度执行不严格

虽然有相关管理制度,但执行过程中存在打折扣、搞变通等现象,导致制度形同虚设。

责任落实不明确

部分工作人员对岗位职责认识不清,责任落实不到位,导致工作推诿扯皮现象时有发生。

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

财政所内部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存在漏洞和缺失,导致管理不规范。

内部管理不规范,制度执行不到位

财政所内部监督机制不够完善,对工作人员的约束和监督不够有力,导致违规行为时有发生。

内部监督乏力

外部监督缺失

信息公开不透明

缺乏有效的外部监督机制,对财政所的监督和制约不足,导致问题难以及时发现和纠正。

财政所信息公开不够及时、全面、透明,导致社会公众难以了解财政所工作情况和进行监督。

03

02

01

监督制约机制不完善

05

改进措施与建议

1

2

3

定期组织财政所全体人员进行政治理论、法律法规、业务知识等方面的学习培训,提高人员的政策水平和业务能力。

鼓励和支持人员参加各类专业培训和学术交流活动,拓宽视野,增长见识,提高综合素质。

建立完善的考核机制和奖惩制度,对表现优秀的人员给予表彰和奖励,对不合格的人员进行约谈和整改。

加强教育培训,提高队伍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