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生物制药试题库与答案(附解析)
一、单选题(共60题,每题1分,共60分)
1.下列哪种化学品中毒,可损害人体骨髓造血功能?
A、苯中毒
B、二氧化硫中毒
C、氯化苯中毒
D、氯气中毒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苯中毒可损害人体骨髓造血功能。苯是一种有机溶剂,长期接触苯可导致骨髓造血功能障碍,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等血液系统疾病。二氧化硫中毒主要损害呼吸系统等;氯化苯中毒主要影响神经系统等;氯气中毒主要损害呼吸道等。
2.干热灭菌法要求的温度和时间为()
A、180℃,4小时
B、121℃,30分钟
C、160℃,2小时
D、105℃,2小时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微生物消毒灭菌的了解
3.增加溶氧的措施不包括()
A、增加罐压
B、添加溶氧剂
C、加大通气量
D、提高转速
正确答案:B
4.()是指微生物在某一特定条件(主要是温度和加热方式)下的致死时间。
A、热敏
B、热阻
C、热阻力
D、热源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热阻是指微生物在某一特定条件(主要是温度和加热方式)下的致死时间
5.中药材洗涤、浸润、提取用水的质量标准不得低于()标准
A、注射用水
B、饮用水
C、自来水
D、纯化水
E、蒸馏水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中药材洗涤、浸润、提取用水的质量标准不得低于饮用水标准。饮用水是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水,能满足中药材基本的处理需求,保证用药安全。自来水可能含有较多杂质和微生物等,不符合要求;纯化水和蒸馏水成本较高,一般不用于此;注射用水要求更高,也不适用于中药材洗涤等前期处理。
6.人们开始大规模的生物发酵技术来生产药物从哪种药物发现开始?
A、青霉素
B、四环素
C、金霉素
D、红霉素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青霉素是最早通过大规模生物发酵技术生产的药物。在20世纪40年代,科学家们成功实现了青霉素的工业化发酵生产,这使得青霉素能够大量生产并广泛应用于医疗领域,拯救了无数人的生命。金霉素、四环素、红霉素等药物虽然也是通过发酵技术生产的,但时间上晚于青霉素。
7.“三同时”是指劳动保护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
A、同时验收
B、同时结算
C、同时进行
D、同时投产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三同时”制度是指一切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基本建设项目、技术改造项目、自然开发项目,以及可能对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的其他工程建设项目,其中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的设施和其他环境保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
8.固定化酶的最适pH与游离酶相比()
A、偏高
B、偏低
C、一样
D、根据载体和产物性质来定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固定化酶的最适pH会受到载体性质等多种因素影响,有的可能偏高,有的可能偏低,还有的可能不变,所以要根据载体和产物性质等来确定,与游离酶相比不一定呈现某一种固定的变化趋势,故答案选D。
9.每年雷雨季节()必须检查、维修防雷电设备和拉地
A、不定期
B、之前
C、之后
D、之中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每年雷雨季节之前必须检查、维修防雷电设备和拉地,这样能提前做好准备,确保在雷雨季节设备正常运行,有效发挥防雷电作用,避免在雷雨期间出现设备故障等问题。雷雨季节前进行检查维修,可及时发现潜在隐患并处理,保障设备在雷雨时能正常应对雷电威胁。
10.溶氧浓度是()。
A、DO值
B、OD值
C、COD值
D、BOD值
正确答案:A
11.对工作服和防护服的要求中,下列哪项叙述是错误的()
A、能方便地清洗、灭菌、消毒
B、不能受损坏
C、必须选用棉材料
D、不产生静电、不脱落纤维和颗粒
E、质地应光滑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工作服和防护服并不一定必须选用棉材料,质地光滑、不产生静电、不脱落纤维和颗粒、能方便地清洗灭菌消毒且不能受损坏等都是工作服和防护服常见的要求,而选用何种材质应根据实际工作需求和防护要求等来综合决定,不一定局限于棉材料。
12.关于氨苄西林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含有羧基和氨基,呈酸碱两性,可溶于稀酸溶液或稀碱溶液
B、含有潜在的α-氨基酸结构,可与茚三酮试液反应生成蓝紫色化合物
C、含有4个手性碳原子,具有光学异构体,药用品为右旋体
D、含有甲氧肟基结构,药用品为顺式异构体
E、含有苯甘氨酸侧链结构,可发生类似于蛋白质的双缩脲反应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1.首先分析选项A:-氨苄西林含有4个手性碳原子,具有光学异构体,药用品为右旋体,该选项叙述正确。2.接着看选项B:-氨苄西林含有羧基和氨基,呈酸碱两性,可溶于稀酸溶液或稀碱溶液,该选项叙述正确。3.再看选项C:-含有潜在的α-氨基酸结构,可与茚三酮试液反应生成蓝紫色化合物,该选项叙述正确。4.然后看选项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