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2025年新化县住房保障服务中心选调工作人员(3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含答案详解(能力提升).docx
文件大小:79.09 KB
总页数:60 页
更新时间:2025-06-06
总字数:约4.12万字
文档摘要

2025年新化县住房保障服务中心选调工作人员(3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

第一部分单选题(80题)

1、下列处理方法中,正确的是()。

A.洒出的酒精在桌面上燃烧,立即用湿抹布扑盖

B.图书档案起火时,用高压水枪喷水灭火

C.用明火检查天然气管线是否漏气

D.皮肤不慎沾到浓硫酸时,立即涂大量浓氢氧化钠溶液

【答案】:A

【解析】洒出的酒精在桌面上燃烧,立即用湿抹布扑盖是正确的处理方法。湿抹布既能隔绝空气,又能降低温度,从而达到灭火的目的。图书档案起火时,用高压水枪喷水灭火会损坏图书档案,应使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这样可以减少对图书档案的损害。用明火检查天然气管线是否漏气非常危险,因为天然气是易燃易爆气体,遇明火可能会引发爆炸,应使用肥皂水等方法检查是否漏气。皮肤不慎沾到浓硫酸时,不能立即涂大量浓氢氧化钠溶液,因为浓硫酸和浓氢氧化钠溶液都会对皮肤造成严重的腐蚀。正确的方法是先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综上,本题正确的处理方法描述只有洒出的酒精在桌面上燃烧,立即用湿抹布扑盖。

2、关于货币政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货币政策是国家调节和控制宏观经济的唯一手段

B.公开市场业务、存款准备金政策、汇率政策被称为货币政策的三大法宝

C.现阶段我国货币政策的操作目标是货币供应量

D.我国的货币政策目标是保持货币值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

【答案】:D

【解析】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为实现既定的经济目标,运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应量和利率,进而影响宏观经济的方针和措施的总和。它并非国家调节和控制宏观经济的唯一手段,国家调节和控制宏观经济还可运用财政政策等其他手段。货币政策的三大法宝是公开市场业务、存款准备金政策和再贴现政策,而非公开市场业务、存款准备金政策和汇率政策。现阶段我国货币政策的操作目标是基础货币,中介目标是货币供应量。《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规定,我国的货币政策目标是保持货币币值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综上所述,正确表述为我国的货币政策目标是保持货币币值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

3、交通拥堵是全球各大城市面临的一大难题,通过控制机动车总量来缓解交通拥堵是各大城市的常用举措,例如杭州部分区域实施了“错峰限行”交通管理措施。从哲学角度看,这主要强调了()。

A.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B.分清事物的主流与支流

C.用系统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

D.注意把握规律的客观性

【答案】:A

【解析】该题核心在于通过城市缓解交通拥堵采取控制机动车总量这一措施,从哲学角度分析其体现的原理。在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多种矛盾,其中必有一种矛盾,它的存在和发展规定或影响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这种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就是主要矛盾。城市交通系统是一个复杂的体系,存在着道路规划、车辆管理、行人素质等诸多矛盾,而交通拥堵是城市面临的突出问题,通过控制机动车总量来缓解交通拥堵,是抓住了造成交通拥堵这个主要问题的关键因素,体现了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的哲学原理。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分清事物的主流与支流。主流是指矛盾的主要方面,代表着事物发展的趋势和方向;支流是指矛盾的次要方面,对事物的发展不起决定作用。本题重点在于解决交通拥堵问题,并非强调判断交通状况的主流与支流,所以不体现该原理。系统优化方法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本题主要强调的是针对交通拥堵这一主要问题采取控制机动车总量的措施,而非从系统的整体和结构优化角度出发,故不体现该原理。规律的客观性是指规律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人们必须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本题并非着重强调在缓解交通拥堵过程中对规律客观性的把握,而是突出解决交通拥堵这一主要矛盾的举措,所以不体现该原理。综上所述,答案是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4、1968年墨西哥奥运会百米赛道上,美国选手吉·海因斯撞线后,成绩显示为9.95秒,这是人类历史上首次有人突破10秒大关。海因斯激动地感慨“上帝啊!那扇门原来虚掩着”。海因斯的话启示我们()。

A.要透过事物的现象看到本质和规律

B.事物发展无止境,任何事物都没有极限

C.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只要敢想就能成功

D.要敢于打破传统思想的束缚,解放思想

【答案】:D

【解析】在该情境中,美国选手吉?海因斯突破了人类百米赛道10秒大关,他所说的“那扇门原来虚掩着”,表达出原本人们认为难以突破的界限,实际上并非不可跨越。透过现象看本质和规律强调的是对事物内在属性和运行规则的探究,而题干重点在于突破传统认知的界限,并非侧重于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洞察,所以该表述与题干核心不相符。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