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感科学与技术:借电磁之波,行遥测之感
本文主角:遥感科学与技术(以下简称“遥感”)
讲述人:霍格沃茨在逃巫师(武汉大学)
适合人群:有良好的数理基础、热爱编程与算法设计;对大数据的分析处理敏锐、对空间信息科学感兴趣,且能吃苦耐劳
选科要求:2024年新高考,要求必选物理+化学
什么是遥感?
作为一个比较小众的专业,提起遥感许多人的第一反应是“没听说过啊”。因此,这里有必要先讲讲这个专业的主要研究内容。
简单来说,遥感是在空间科学、电子科学、地球科学、计算机科学及其他学科交叉渗透、相互融合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边缘学科,它利用非接触传感器来获取有关目标的时空信息。
將遥感信息作为地理信息系统的数据源,再根据相应目标的需要,筛选出合适的数据加以处理与分析,便可以将遥感信息应用到各行各业,取得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如今,遥感在生活中的应用比比皆是。从高德地图这类导航定位软件的开发、地球上各种自然资源的监测、城市建设和管理,到军事应用、地质矿产勘探,再到农业、林业、海洋、气象、水文、环保等,均能看到遥感技术的运用。
看到如此广泛的应用,你心动了吧?这里还要提醒一句,越广泛的应用代表着需要学习掌握更多领域的相关知识,所以,学习这门专业就像同时学习两三门专业,学习难度可想而知。此外,遥感专业的课程安排得比较紧凑,许多知识很难在课上及时消化,因此你的自学能力也要很强。
实习课很多很难吗?
遥感专业要求学生掌握遥感科学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术,具有空间信息获取、处理、分析和应用的专业知识,具备研究与解决遥感科学与技术类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因此,这个专业在教学方面往往会将理论课搭配对应的实习课,注重所学知识的实践能力。
实习课多为内业实习,即在机房里用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及编程手段来完成相应的实习内容;少数情况下会有外业实习,如GNSS调绘——前往特定的地点利用全站仪、无人机等测绘工具进行调绘。需要提醒的是,实习课往往不是老师带着你做,而是你自己去摸索。比如,老师会统一传送包含多景影像数据的压缩包,让你用某些软件(常用的如ArcGIS、ENVI、ERDAS等)对影像进行预处理并提取某种生物量或对某些特质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
由于大家之前没有接触过遥感类软件,因此刚开始操作时难免会比较迷茫。但是只要肯下功夫,根据CSDN(中国专业IT社区)上的具体步骤来操作,慢慢地你就能摸索清楚了。老师有时也会发实习指导书,按照实习指导书上的步骤进行操作也能较快地完成实习内容。
由于遥感的实习内容主要是用软件处理分析影像数据和独立编程这两大类,因此相较于理科同学在五花八门的实验室里做实验,遥感学子实习的场所就比较单调了——几乎就是在机房里对着电脑屏幕待四个小时。
这样的实习,除了眼睛的疲累,不断的鼠标点击动作也可能导致患上腱鞘炎,且长时间坐在电脑前对颈椎也不太友好。另外,不少同学在实习课上不能及时地完成任务,所以下课后他们还得回宿舍赶进度或留在机房里继续“加班”。
然而,遥感实习课最让人心累的还不是上述的单调与忙碌。由于实习过程的中间结果会占用极高的内存,因此同学们往往会将中间结果存在机房的电脑D盘里直至实习结束,但我实习所在的机房曾因统一清理磁盘而让许多没有备份的同学一个多星期的实习成果付诸东流,有些同学也经常因没有及时保存中间步骤但软件闪退而不得不从头做起。因此,如果不想在实习课上忽然号叫或者踏上漫漫重做路,那么在实习的过程中你一定要不停地按“保存键”,做一步按一次,且最好每次下课时都将当天的成果用个人U盘拷贝好或发送到个人邮箱。
每次做完一个大实习除了长舒一口气,也会对理论知识有进一步的掌握,还会因成功解决了实际问题而有满满的成就感。
遥感实习课与理科实验课相同的地方是结束后都要写实验报告,不过比起实习本身,遥感最后的实习报告倒是没有太大的难度。整个报告大致分为实验原理、实验数据与软件、实验过程、实验结果展示、结果分析与结论几个部分。这里给同学们的建议是先把实验结果展示部分的各种截图与代码粘贴好,再把步骤和原理写清楚,最后的结果分析与结论部分主要是看实验中的数据处理分析情况。因此,与其在实验报告上大费周章,不如在实习过程中将每个步骤完成好。
开始时我不太理解实习课的意义在哪里,直到我去遥感公司实习后发现,我们在实习课上所做的事情确实是当今遥感生产工作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如实习课上练习制作的4D产品(DOM、DEM、DRG、DLG)在许多自然资源部门都有应用,各种专题制图也常用于各种汇报工作的可视化展示……
每节实习课都有它的意义,除了巩固我们遥感原理与应用的理论知识,也会培养我们对影像的处理与专题信息提取的能力,还会锻炼我们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大家要认真对待每一次实习,不要错失了进步与提升的机会。
遥感专业毕业后有哪些去向?
遥感专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