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一道高考函数试题的题源探究.docx
文件大小:37.69 KB
总页数:3 页
更新时间:2025-06-06
总字数:约1.5千字
文档摘要

一道高考函数试题的题源探究

一般地,解题及命题活动过程实际上是数学语言互相转化过程,即图像语言、符号语言、自然语言的相互转化过程.命题,常常是把图像语言转化为符号语言和自然语言;解题,则是把自然语言转化成图像语言和符号语言.命题,是一个包装的过程;解题,则是一个拆包装的过程.2016年高考全国I卷的函数导数试题,是研究两个有相同极值点的函数交点情况,从函数的图象特征中提出问题,编制试题.

1.题目呈现

(2016年高考全国I卷)已知函数f(x)=x-2ex+ax-12有两个零点.

(1)求a的取值范围;(2)设x1,x2是f(x)的两个零点,证明:x1+x2lt;2.

本题主要考查函数的零点、导数及其应用、不等式等基础知识,考查逻辑推理能力、直观想象能力、运算求解能力和创新能力等,考查函数与方程思想、化归与转化思想、分类与整合思想等,考查逻辑推理、直观想象、数学运算等核心素养.

2.命题手法

研究一道试题的命题背景和手法,往往是从观察函数图象开始的,这也是数形结合思想、直观想象素养在数学学习者身上的自然反应.我们认为本题的命题是从研究两函数图象的交点情况开始的.

(1)首先设定函数背景.构造两个有相同极值点1的函数f1(x)=x-2ex,f2(x)=ax-12,其中两个函数的图象一动一定.

(2)接着观察图象变换情况.随着参数a的变化,曲线y=f1(x)与y=f2(x)可能有1个交点,也可能有2个交点,且两个交点到直线x=1的距离不相等.

(3)最后根据观察的结果设置问题.由图象可以直观地看到:当a=0时,曲线y=f1(x)与y=f2(x)=0有且只有1个交点;如图1,当agt;0时,曲线y=f1(x)与y=f2(x)有且只有1个交点;当alt;0时,

曲线y=f1(x)与y=f2(x)有且只有2个交点,如图2,且左边交点到直线x=1的距离比右边交点到直线x=1的距离更远.

由此可设置问题:(i)已知函数f(x)=x-2ex+ax-12有两个零点,求a的取值范围.

(ii)设x1,x2是f(x)=x-2ex+ax-12的两个零点,证明:x1+x2lt;2.

3.解法探究

解:(1)由已知得f′(x)=x-1ex+2ax-1=x-1ex+2a.

①若a=0时,由f(x)=0,得x-2ex=0,解得x=2,故f(x)只有唯一的零点x=2,不合题意.

③设alt;0时,由f′(x)=0得x=1或x=ln-2a.

综上a的取值范围为0,+∞.

4.反思拓展

问题(2)可理解为:比较函数f(x)=x-2ex+ax-12的两个零点x1,x2的算术平均数与函数f(x)的极值点1的大小关系,此类问题我们称之为“极值点偏移”问题.

关于两个正数x1,x2的平均数,《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介绍了算术平均数与几何平均数,匡继昌教授在《常用不等式》中收录的关于两个正数的“平均”类型多达十九种,其中在中学数学常见的有:

并且上述平均数之间满足不等关系H(x1,x2)≤G(x1,x2)≤L(x1,x2)≤E(x1,x2)≤A(x1,x2)≤S(x1,x2).

常见的极值点偏移问题,可以比较x1,x2的算术平均数,几何平均数,调和平均数,平方平均数,对数平均数,指数平均数等与极值点的大小.特别地,命题中的极值点常设定为常数1.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8.

[2]杨苍洲.几何直观素养下的含参数问题的速解策略[J].数学通讯,2020(3):38-39,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