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单元教学设计理念对《复数》教学的思考
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指出要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能力差异以及数学本身的学科特点.关注学生的数学分析能力、计算能力和知识的迁移能力的提升,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发散思维.提倡独立思考,探索交流,自主归纳,总结反思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对数学知识体系有整体性和全面性的认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1.高中数学单元教学设计的意义
高中数学单元教学是运用科学合理的方法系统对高中课程相互关联的内容进行规律性的有效协调、排列和布局,并且能借助于多媒体技术辅助单元教学[1].单元教学设计可使教学任务更加完善,知识体系衔接的更加自然,弥补了以往模块教学中出现的知识衔接不流畅和容易产生思维混乱等不足之处.单元教学设计整体和局部相互依存,能从宏观到微观的角度确定三个层面的教学目标,分别是课程目标、单元目标和划分到每一节的课时目标[2].教师要全面把握教学内容,具备单元教学设计的整体构想,并且能将整体内容以目标为主线合理有效的划分到局部.在课程目标的前提下以单元目标为主线对每个小目标进行各个击破,能够有效的突破教学重难点,提高课堂效率.单元教学设计使得课堂教学更加灵活,教学评价也更加的多样[3].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学生自身的实际情况做好学情分析,全面定位学生的能力层次.对于不同能力层次的学生,要在教学设计的细节上进行合理的微调和优化,这能更好的引导学生探究新知,建立起完整的知识体系.这对实现预期的目标,提升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等具有重要意义.
2.高中数学单元教学设计的主导思想
模块教学中知识结构连接的不是十分自然,学生容易感到知识零散,缺乏整体感知,从而影响课堂学习效果,降低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教学模式不能一成不变.单元教学设计可以形成一条目标主线,并围绕这条主线,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进行紧密协调,使设计方案更加精准化,引导学生更加系统地构建整体知识结构,把握学习命脉.
2.1明确教学目标
结合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确定单元教学设计的大观念,再根据大观念确定单元教学目标,并紧紧围绕单元教学目标这一主线设计一个知识覆盖面较广的问题,并将问题划分为若干个小问题,最后通过解决这些小问题来完成单元教学内容.单元教学目标具有整体为先的设计理念,要先对整体布局,才能进行局部划分.明确教学目标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把握整体知识结构,更有效的突破教学重难点,更有利于提升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4].
2.2定位教学方法
根据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确定有效的教学方法.先从宏观角度把握教学内容,再从微观角度优化问题设计的情境.这样才能更好的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交流,改变被动学习数学的心态,从而提高课堂效率,达到更好的预期效果.问题情境法是单元教学设计中较为常见且有效的教学方法,有效的创设问题情境可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交流,主动完成对知识结构的构建.对于不同能力层次的学生还需要进行个别辅导,鼓励大胆猜想,敢于尝试,勇于投入到集体中探索问题.在情境教学法中,教师为主导,学生是主体,要设计有效的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乐趣,引导学生发现问题,主动构建模型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迎难而上的精神品质.并且在单元教学中要灵活地将现代信息技术有机的融合到课堂教学中,将抽象问题具体化、形象化,帮助学生更好的分析问题.
2.3加强团队合作
个人智慧和能力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要充分发挥数学教研组的集体力量.教师之间要不断学习,相互交流,取长补短.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首先,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理论联系实际,教法与学法并存,将教学实践与学术研究有机的联系在一起.其次,根据每位教师的教学能力、知识水平和科研能力将单元教学的设计方案进行分工,相互之间统筹规划,相互学习并不断优化.最后,学校要为教师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搭建更多的交流平台.可以请专家走进学校,开展学术报告.也可以让教师走出去参与论坛交流等活动.这样才能不断的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开阔教师的视野,紧跟时代的步伐.单元教学设计的具体流程如下:
3.案例分析——新教材人教A版第二册《复数》
3.1问题背景
基于核心素养的单元教学设计可以更好的把握教学重难点,提高课堂效率.在内容设计上层层递进,衔接自然,整体结构表现明显.在形式上更侧重于学,而不是教,引导学生带有具体目标去学习,是任务驱动式学习.数系的扩充体现了数学发展的历程,复数是中学阶段数系的又一次扩充,它与方程、坐标系、向量和三角函数等知识有着密切的联系.下面以《复数》的单元教学设计为例展开讨论.
3.2教材分析
人教A版新教材第二册第七章《复数》在内容上与旧教材基本保持一致.但在问题设置、习题选择以及章节前后的知识顺序上发生了一些变化.问题设置更贴近学生现实,具有数学关联性.习题选择具有灵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