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核心素养下高中数学教学有效提问的策略研究.docx
文件大小:39.88 KB
总页数:5 页
更新时间:2025-06-06
总字数:约3.06千字
文档摘要

核心素养下高中数学教学有效提问的策略研究

数学核心素养是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是适合终身发展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以数学核心素养为导向认真设计课堂教学活动,将培养核心素养落到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中.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应结合教学实际提出有效问题,以此通过问题的解决达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和学习效率的效果[1].那么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如何提出有效问题呢?笔者以“直线的斜率和方程”一轮复习教学为例,谈谈自己的几点认识.

一、认清主要矛盾,精准提问

在高三一轮复习教学中,教师常常执着于教学设计的精巧细致,但是其实施效果却并未达到预期,究其原因不难发现,教师在设计过程中没有认清问题的主要矛盾,没有找准问题的突破口,使得学生游离于课堂之外,影响高效课堂的建构.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认真研究教学内容、认真研究学生,结合教学实际找准问题的突破口,精准提问,这样往往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2].

案例1在复习“直线斜率与方程”时,在基础训练阶段,教师设计了如下问题:

(1)已知两条直线均过点A(1,2),其中一条直线与x轴垂直,另一条直线与y轴垂直,试求直线方程及其倾斜角;

(2)已知直线过A(1,2),B(-2,-1)两点,试求直线方程及其倾斜角.

在日常教学和考试时发现,部分学生容易将斜率和倾斜角的概念混淆,从而引发错误.基于这一现象,教师引导学生通过“用”体会直线斜率与倾斜角的关系,即当倾斜角α≠π2时,函数斜率k=tanα;当倾斜角α=π2时,函数斜率不存在.由此通过具体应用加深相关知识的理解,有效减少或规避错误的发生.

在教学的初始阶段,教师要设计一些基础题“投石问路”,了解学生基础知识掌握情况,以便教师更好地把控教学难度和教学节奏,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积极性.一轮复习时,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找准问题的切入点,精心挑选具体实例,基于学生的实际需求提出问题,从而引出本课的重难点问题,切实提升复习效率.

二、明确教学目标,精准提问

判断一个问题是否有效,要看是否通过问题的引领让学生有所思、有所想、有所获,是否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只有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才是有效的课堂,对于提问亦是如此,学生主动参与思考和解决的问题才是有效问题.问题提出后,教师要提供机会让学生讨论辨析,让学生在探讨中学会知识、掌握方法、提升能力,切实将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落到实处,提升教学实效性.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要明确教学目标,结合教学目标精准提问,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落实数学核心素养.

案例2求直线xcosθ+3y+2=0的倾斜角的取值范围.

问题给出后,教师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板演解题过程,并引导学生归纳求倾斜角的方法.问题解决后,教师没有急于结束,而是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如果将x,y前面的系数互换,你会解吗?问题给出后,教师没有急于得到答案,而是提供时间让学生思考与交流.

师:谁来说一说,互换后,与原来的解法一致吗?

生1:与原来的不同,这里需要对cosθ的取值进行分类讨论.

师:哦,该如何分类呢?请说说你的想法.

生1:若将方程转化为斜截式为y=-3cosθx-2,可见这里需要考虑cosθ是否为0的情况.

这样看似简单的变化,却可以很好地考查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有利于培养思维的严谨性和变通性.在高三一轮复习教学中,教师应该适当地调整教学节奏,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去思考、去探索、去辨析,让学生认清问题的本质,掌握解题的通法,增强学生学习信心,落实数学核心素养.此外,教师在教学中若不能提供机会让学生思考、让学生表达,不仅不利于知识理解和掌握,而且会错失许多精彩.因此,教师要把握好节奏和难度,通过由浅入深、环环相扣的问题来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有所成长,有所提升.

三、探寻知识精髓,精准提问

高三复习教学中,解题是必不可少的,它是夯实基础、发散思维、提升能力的重要途径.好的例题能起到引领、示范和对知识点有效归纳的作用.因此,教师应精心挑选题目,关注题目的典型性、生长性、反思性,避免和减少机械重复.同时,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营造一个平等和谐的学习环境,让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成为复习教学的主流,从而让学生的“学”变得更加积极、主动.另外,在解题过程中,教师不要急于将标准答案呈现给学生,应该鼓励学生去做,并引导学生归纳总结,从而让学生掌握知识精髓,提高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案例3已知ΔABC的顶点坐标分别为A(-5,0),B(3,-3),C(0,2),分别求出三角形三边所在的直线方程.

该题是一个基础题,学生独立解题.从解题反馈来看,学生先是在直角坐标系中作出三角形,然后从直线的特点出发,通过不同的方法得到了直线方程,如AB通过点斜式,BC通过斜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