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数学课堂中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钟艳莉.doc
文件大小:33.77 KB
总页数:8 页
更新时间:2025-06-06
总字数:约3.71千字
文档摘要

数学课堂中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夏津县教师进修学校钟艳莉

新实施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学生思维创新能力、发散能力、集中能力等方面智力水平的发展和培养,按照教学原则和学生思维发展规律,开展形式多样的有效教学活动,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和提升。”由此可见,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已成为教师贯彻落实新课标理念,实施有效教学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数学老师不仅要吸取优秀的传统教学方法,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更要重视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以便适应“超越学科”的学习活动。

一、什么是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是人类的高级心理活动,是指带有创建性的思维。即通过思维不仅能揭露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内在的联系,而且在此基础上,能产生新颖的、独特的东西,至少以前在思维者头脑中是不存在的东西。

二、课堂中运用多种途径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布鲁纳说过:“探索是数学的生命线。没有探索,便没有数学的发展,因此数学教学要特别重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它是思维过程中的最高境界。”在教学过程中,我通常通过“一题多想”、“一题多解”、“一法多用”、“一题多变”、“一空多填”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下面我通过几个简单的实例阐述一下上面提到的方法:

(1)“一题多想”

在教授圆的切线一节中,教材中给出的结论只和圆有关,而此节内容和许多知识都有联系,因此,在授课时我脱离课本限制,让学生自由发挥,找出相关结论,既学习了新知识又复习了旧知识,并且锻炼了学生的想象能力。

在课堂上我只给出:

已知P为圆O外一点,PA、PB切圆O于A、B,连接OP交弦AB于C。(只给条件,不给结论),然后引导学生结合图形,观察有什么性质?

根据学生的穿凿性思维不同,所得的结果也不相同:

A

A

P

O

C

B

结论:

图中有三组全等三角形;

图中权等三角形的对应线段、对应角相等,

图中有六组相似三角形;

图中有六组成比例线段;

图中AB垂直OP,满足直角三角形性质;

……

这样,学生不仅学会相关知识,还增加了学生的兴趣,培养了他们的创造想象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学生深层次的卷入而认识了图形更广泛的特征,为进一步学习奠定了基础。

(2)“一题多解”

讲授应用题的时候,我多采用“一题多解”,用以锻炼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如在讲一元一次方程时,可以鼓励学生多方面思考:

一艘轮船在两码头间航行,顺流需要4小时,逆流需要5小时,已知水流速度是每小时2公里,求两码头间距离?

学生给出的解法如下:

1)直接法

设两码头间的距离为x公里。

得x/4-2=x/5+2

解得x=80

2)间接法

设船在静水中的航速为x公里/小时,两码头分别为A、B。

得4(x+2)=5(x-2)

解得x=18

所以AB=4(x+2)=80

3)间接法

设船在顺水中航速为x公里/小时,两码头分别为A、B。

得4x=5(x-4)

所以x=20

所以AB=4x=80

4)间接法

设轮船逆流航速为x公里/小时,两码头分别为A、B。

得5x=4(x+4)

X=16

所以AB=5x=80

…….

(3)“一法多用”

在数学学习中,对一些较常见的解题方法可以引导学生自行总结,并在之后做一些相关的练习,以便加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例如:“重新分组分解法”是多项式因式分解的一种重要方法,通过生动的比喻,使学生掌握后,又做一些相关的练习:

在实数范围内分解因式:(x+1)(x+3)(x+4)(x+6)-72

解:原式=(x2+7x+6)(x2+7x+12)-72

=(x2+7x)2+18(x2+7x)+72-72

相关练习:(1)解方程x(x+1)(x+2)(x+3)=24,求整数解;

(2)试证:四个连续自然数积与1的和是完全平方数;

……

(4)“一题多变”

所谓“一题多变”,是指通过变换条件、变换结论以及条件、结论一齐变来得到新的题目。这样做不仅可以引导学生学习深入,而且可以使有余力、特别是尖子学生学会解题后的探索,在自编自解中将题目的条件、结论推广到更一般情况,这样的教学能使学生在发展数学思维方面受到更好的锻炼,与“题海战术”给学生的教益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1)变条件

求证:菱形相邻两边中点连线为平行四边形;

求证:平行四边形相邻两边中点连线为平行四边形;

求证:任意四边形相邻两边中点连线为平行四边形。

2)变结论

已知x1、x2是关于x的方程x2-6x+k=0的两个实数根,且x12x22-x1-x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