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41农业教学设计-八年级地理上学期人教版.docx
文件大小:181.98 KB
总页数:4 页
更新时间:2025-06-06
总字数:约3.93千字
文档摘要

第一节农业

1.运用相关资料,了解农业的部门及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2.运用相关图文资料,分析我国农业存在的东西差异和南北差异,掌握主要农作物的分布。

3.运用相关图文资料,了解农业科技对农业的影响,并知道我国农业的发展方向。

展示学生经常吃的早餐图片,让学生结合自己所掌握的知识,讨论图片反映的这些产品都来自哪些生产部门。

学生讨论,各抒己见。

教师:同学们讨论一下早餐为什么来自这些产业,这些产业适合发展的条件是什么。

学生讨论:地形、气候等。

教师: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农业,了解农业的重要性,能够在一个地区安排合适的农业类型。

学习活动一理解因地制宜的发展农业

[自主学习]因地制宜的农业分布

1.农业主要包括种植业、畜牧业、林业、渔业等部门。?

2.我国农业生产的区域差异,主要表现为东西之间、南北之间的差异。

(1)东西之间的农业差异

西部牧区降水较少,草原、荒漠广布,畜牧业地位重要,种植业一般分布在有灌溉条件的绿洲→400毫米年降水量线→东部农区水热条件优越,是种植业、林业、渔业等的主要分布区,平原地区以种植业为主?

(2)南北之间的农业差异

地区

主要耕地类型

农作物

原因

北方

旱地

小麦、玉米、大豆等

气候条件的差异

以秦岭—淮河线为界?

南方

水田

水稻?

海南岛、西双版纳等

可种植橡胶等热带经济作物?

3.中国农业的区域差异

地理分区

气候及农业

西北内陆

气候干旱、青藏高原气候寒冷,不适合发展种植业,以畜牧业为主?

长城沿线以北

冬寒夏暖,粮食作物春播秋收,一年只收获一次?

秦岭—淮河以北到长城沿线

小麦可以越冬,一年内可以种植小麦、玉米两季作物?

秦岭—淮河以南到南岭

一年可以种植两季水稻,柑橘等亚热带经济作物可以越冬?

南岭以南

冬暖夏热,粮食作物可以一年收获三次,还能种植热带经济作物?

4.我国超过3/4的耕地用来种植粮食作物,其中东部农区的粮食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占全国90%以上。近年来,东部农区的黑龙江等北方省级行政区成为我国粮食的主要产地。?

5.水稻、小麦、玉米是我国三大主粮,播种面积大,产地相对集中,水稻主要产自长江中下游平原和东北平原,小麦在华北平原产量最大。?

6.棉花、油料、糖料等经济作物为生活所必需,还能增加农民的收入。?

7.中国经济作物的生产:我国为棉花、油料、糖料、橡胶等经济作物设立了生产保护区。我国超过80%的棉花产自新疆,约90%的油菜籽产自长江流域,超过85%的糖料产自云南、广东、广西。?

[合作探究]认识我国高标准农田的分布

为提升粮食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我国正在建设集中连片、旱涝保收、节水高效、稳产高产、生态友好的高标准农田。教材“中国规划建设的高标准农田主要分布示意(2021—2030年)”图示意我国规划建设的高标准农田分布。从区域地形、气候、粮食产量等方面,认识我国的高标准农田建设。

读“中国主要地形区”“中国农业区域差异”“中国各省级行政区粮食产量的全国占比(2018—2020年平均)”图和“中国规划建设的高标准农田主要分布示意(2021—2023年)”图,小组合作探究下列问题。

1.结合“中国主要地形区”图,概括我国高标准农田分布的主要地形类型。

参考答案:我国高标准农田主要分布在平原、河流冲积平原、开阔的谷地以及低缓丘陵等地形类型。这些地区的共同特点是土地平坦或坡度较小,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适合大规模的农业生产和现代化的农业经营方式。

2.结合“中国农业区域差异”图,描述高标准农田分布与400毫米年降水量线的关系。

参考答案:高标准农田的分布与400毫米年降水量线密切相关。降水量的差异导致了农业生产和农田建设的不同模式,从而形成了高标准农田在空间上的不均衡分布。东部地区由于降水量充足,高标准农田较为集中,而西部地区由于降水量不足,高标准农田较少。这一现象不仅反映了自然环境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也揭示了人类如何利用和改造自然环境以适应农业生产需求的过程。

3.结合“中国各省级行政区粮食产量的全国占比(2018—2020年平均)”图,概括粮食产量占全国总产量5%以上的省级行政区与高标准农田分布的对应关系。

参考答案:需要将产量超过5%的省级行政区与高标准农田的分布对应起来。比如,黑龙江作为产量最大的省份,其高标准农田建设肯定是重点,累计建成面积大。河南、山东、安徽、吉林、内蒙古这些产量大的省级行政区同样也是高标准农田的集中区。江苏产量占比5.49%,其主产区在苏北,也是高标准农田分布区。

4.查找资料,了解你家乡的高标准农田建设情况。

参考答案:根据实际情况分析。

学习活动二了解科技对我国农业的影响

[自主学习]科技助力农业发展

1.中华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