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隋朝统一与灭亡教学设计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docx
文件大小:15.36 KB
总页数:4 页
更新时间:2025-06-06
总字数:约2.1千字
文档摘要

《隋朝统一与灭亡》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核心素养)

时空观念

知道隋朝建立、统一、灭亡的时间,大运河开凿的时间,科举制创立的时间,能结合时间轴梳理隋朝历史发展脉络。

史料实证

通过分析隋朝统一的原因、大运河开通的影响等史料,提高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历史解释

理解隋朝统一的意义、大运河的作用、科举制的影响,能正确评价隋炀帝的功过。

唯物史观

认识到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隋朝的灭亡体现了暴政导致亡国的历史规律,理解统一是历史发展的趋势。

家国情怀

通过对隋朝在制度创新和工程建设方面成就的学习,感受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隋朝统一的条件和意义。

大运河的开通及其影响。

科举制的创立及作用。

难点:

正确评价隋炀帝的功过。

理解隋朝在历史上承上启下的作用。

三、教学方法

方法

具体应用

讲授法

讲解隋朝建立、统一的过程,大运河的概况等基础知识。

史料分析法

提供关于隋朝统一原因、大运河影响、科举制作用的史料,引导学生分析。

小组讨论法

组织学生讨论“如何评价隋炀帝”“大运河开通的利与弊”等问题。

情境教学法

创设情境,如让学生扮演隋朝时期的不同角色(农民、商人、官员等),谈谈对大运河开通的感受。

多媒体教学法

利用图片、视频展示隋朝的历史文物、大运河的现状等,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四、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播放《隋唐英雄传》中隋朝建立的片段,提问:“视频中提到的朝代是哪个?它结束了怎样的历史局面?”

观看视频并思考回答问题。

通过视频激发学生兴趣,引出课题。

讲授新课

隋的统一

展示从东汉到隋朝的政权更迭时间轴,讲解隋朝建立的背景和过程。

展示材料一、二、三,提问:“隋朝能够实现统一的原因有哪些?”

总结隋朝统一的意义。

观察时间轴,理解隋朝建立的背景。

分析史料,小组讨论后回答问题。

培养学生时空观念和史料分析能力,理解统一是历史发展趋势。

讲授新课

开通大运河

展示大运河示意图,讲解大运河的修建时间、开凿者、概况(一条动脉、二千多米、三个节点、四段工程、五大水系)。

展示材料一、二、三、四,提问:“大运河开通的目的是什么?有什么积极和消极影响?”

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谈谈对大运河开通的感受。

观察示意图,识记大运河的相关知识。

分析史料,小组讨论后回答问题。

角色扮演,发表感受。

通过多种方式让学生掌握大运河的知识,理解其影响,培养历史解释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讲授新课

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讲解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选官制度(九品中正制)的弊端。

展示材料,提问:“科举制是如何创立的?与前朝选官制度有什么区别?有什么影响?”

展示与科举有关的成语,如“金榜题名”“名落孙山”等,让学生了解科举文化。

理解九品中正制的弊端。

分析史料,回答问题,对比科举制与前朝选官制度的不同。

学习科举相关成语,感受科举文化。

让学生了解科举制创立的背景和意义,培养史料分析和对比能力,渗透家国情怀。

讲授新课

隋朝的灭亡

展示隋炀帝残暴统治的表现,如三次征辽东、营建东都洛阳、开凿大运河等,提问:“隋炀帝的统治带来了什么后果?”

组织学生讨论:“如何评价隋炀帝?他是暴君还是有作为的皇帝?”

总结隋朝灭亡的原因和启示。

分析隋炀帝的统治表现,回答问题。

小组讨论,发表观点,评价隋炀帝。

培养学生辩证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理解暴政导致亡国的历史规律,渗透唯物史观。

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如隋朝的统一、大运河、科举制、隋朝的灭亡等,用思维导图进行总结。

跟随教师回顾知识,构建思维导图。

帮助学生梳理知识体系,强化记忆。

五、板书设计

隋朝统一与灭亡

一、隋的统一

1.建立:581年,杨坚,定都大兴

2.统一:589年,灭陈,结束长期分裂局面

3.原因:人民渴望统一;民族交融;经济发展;隋文帝励精图治;陈朝腐败

4.意义:顺应历史趋势,促进南北交流

二、开通大运河

1.目的:加强南北交通,巩固统治

2.概况:605年开凿,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分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连接五大水系,全长2700多千米

3.影响:积极—加强南北交流,促进经济文化发展;消极—加重人民负担,激化社会矛盾

三、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1.背景:九品中正制弊端

2.创立:隋文帝废除旧制,隋炀帝设进士科

3.影响:加强中央集权,扩大统治基础,促进社会阶层流动,推动教育发展

四、隋朝的灭亡

1.原因:隋炀帝暴政(好大喜功、不恤民力、奢侈享乐)

2.结果:618年,隋炀帝被杀,隋朝灭亡

3.启示:得民心者得天下

六、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角色扮演,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同时,要加强对史料的分析和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