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作文专题
花类作文新思路;;;;;通过阅读《人生当有樱满开》《绝唱》《生命中那簇野菊花》三篇文章,回答文章批注区的问题,体验三种植物不同类型的美,理解作者为什么要描写这些植物的美(即主题)。;人生当有樱满开
潘向黎
①樱花原植于中国,唐朝时期引入日本,“樱满开”,这是日语的表达,但是用中文念出来、写下来,意思倒也十分相近。不像另一个樱花专属的词“花吹雪”,“吹雪”的含义并非这两个汉字表面上显示的轻柔细腻,而是“暴风雪”的意思,“花吹雪”是指樱花凋谢时的样子,看过的人知道,那是远比“花雨”“落英缤纷”更猛烈的阵仗,不用“暴风雪”确实不足以形容。而樱满开,就是樱花盛开、进入全盛的意思。
②樱满开,极美。远看像一抹抹粉白色的轻云,一层层蔷薇色的烟霞,若有意若无心,在山峦水湄悠然飘浮,含笑浅颦,欲飞又止。到得樱花林中,举头一看,娇柔如薄绢的花瓣像无数层细巧剪纸重叠着,密密地盖住了天,给“花天”二字作了绝好的注解。
③本来是舍不得移开视线的,可是看久了,被花光照得晕眩,只好闭上眼睛。那也躲不过樱满开的排山倒海之“势”,看不见了,仍有花气成丝成缕成片,沁入心脾,渐渐涨满了五脏六腑,让人有悬浮的感觉。那种花气,并不是香,只是一种异常清凉、微微湿润的,令人身心松弛的气息。;④樱花的美,与其说明媚、清丽、轻灵,不如说是美在完全不日常。因为这种美,没有用。它几乎没有任何世俗的实用的成分。樱花开时大多数没有叶子,开完也不结果,她的花瓣算是可以吃,但我吃过点缀樱花瓣的和菓子,喝过用腌制过的樱花冲调的咸咸的樱花汤,出乎意料的完全不美味,因此我也一向“知之为不知”地认定樱花不能吃,所以在我眼中,这一树树樱花毫无用处,只是“为艺术而艺术”,专门来凡间轰轰烈烈地美一次。
⑤绝美,无用,多么纯粹,多么任性。
⑥我想起当年在东京留学时,有一天看见一位日本老太太在赏樱花,她着和服、抹口红、拄拐站在那里,久久望着前方的樱花,时而举头看看头顶的花,这时候来了另外一位中年女士???这位是西式套裙外罩风衣,头发是细碎的卷发,也停住脚步举头看花,老太太像自言自语似的来了一句:“是樱花啊。”中年女士回答“是啊。”两人静默了一会儿,中年女士又说:“真美啊。”老太太发自肺腑地咏叹般地回答:“是——啊!”
⑦要过去很多年,我才会发自内心地接纳、认同这样简单、质朴、近乎笨拙的赞叹。对这种美,摄影家徒唤奈何,作家拙于置词,除了极少数诗人,所有人都只能近乎无语地赏之,叹之,悲喜交集地再三温存。;⑧樱花花期短暂,有“樱花七日”之说,“惜春长恐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但如何挽留?无计可施。爱惜不尽,终不能留。只能珍惜,唯有珍惜。否则一切转眼成空。
⑨从樱满开到转眼成空,异常迅即。一夜之间,枝头就都空了,春梦无痕,仿佛之前的一切根本没有发生过。我们像一个孩子,在满心欢喜的玩闹中弯下腰系了一下鞋带,直起身来,景色和光线就都变了,春天过去了,空虚突然从四面八荒掩杀过来。
⑩但是,也可以反过来说:正因为“事如春梦了无痕”,正因为“太匆匆”,更衬得此前的全盛满开之时,有着一期一会的深刻,有着限量版的珍贵,美得异常深刻,直击本心,惊心动魄。
?人生当有樱满开。期待着它,眼前的郁闷和暗淡就捱得过;若是有过了,追忆着那些瞬间,此后所有的苦楚和寂寞,也都抵得过。
?樱满开,你可曾有过?
;为什么写樱花的美:;写作思路三连问:
;优美语句积累:;优美词语:;绝唱
严阵
①我每年都要到圆明园去。虽然圆明园一直有荷花池,三四月间,荷叶出水,一片青绿。五六月间,花瓣初展,点点新红,可我到圆明园看荷花,却既不在三四月间去看它的绿叶,也不在五六月间去看它的红花。不知为什么,我总觉得圆明园的荷花和别处的荷花不一样,它说的话不一样,它做的梦也不一样。
②因此我愿在每年的初冬季节到圆明园去,不是为别的去,就是为了在这个时候,到那里的荷花池去看荷花。
③诚然,荷花绿叶的美是无可比拟的,它浅浅的深深的绿叶上凝聚着汪汪点点的水露,在阳光的照射下,宛如透明的翡翠上滚动的几颗珍珠。
④这是这一塘荷花最美的时候吗?“接天莲叶无穷碧”的名句曾被人无数次地吟咏过。的确,我起初曾经以为,这是荷花最美的时候,可是我现在却觉得,也许一切并非如此。
⑤诚然,荷花的美是有口皆碑的。它粉粉的,淡淡的,文文的,雅雅的,仿佛永远是十五六岁的年纪。不管在明亮的阳光下或是在轻风细雨中,它亭亭于岸畔又隐隐于水底的那些神秘莫测的艳影,都会使人心醉神迷。
⑥这是这一塘荷花最美的时候吗?“映日荷花别样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