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2026版精彩三年化学选考课件(浙江专用)实验提升(四) 喷泉实验及拓展应用.pptx
文件大小:401.26 KB
总页数:9 页
更新时间:2025-06-06
总字数:约1.14千字
文档摘要

;归纳总结

1.喷泉实验的原理

使烧瓶内外在短时间内产生较大的压强差,利用大气压将烧瓶下面烧杯中的液体压入烧瓶内,在尖嘴导管口形成喷泉。

2.形成喷泉的类型

下面是几种常见的能形成喷泉的气体和吸收剂。

;3.喷泉实验产物的浓度计算

标准状况下的气体进行喷泉实验后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关键是确定所得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和溶液的体积。

;即时巩固

1.下图是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设计的4个喷泉实验方案,下列有关操作不可能引发喷泉的是()

A.挤压装置①的胶头滴管使CCl4全部进入烧瓶,

片刻后打开弹簧夹

B.挤压装置②的胶头滴管使NaOH溶液全部进入

烧瓶,片刻后打开弹簧夹

C.打开弹簧夹,用鼓气装置从装置③的a处不断鼓入空气

D.在装置④的水槽中慢慢加入足量浓硫酸并打开弹簧夹

;【解析】H2难溶于NaOH溶液,不能使烧瓶内外形成较大压强差,故不能引发喷泉。

;2.[2025·柯桥中学模拟]某学生积极思考产生喷泉的其他方法,并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

(1)在如图所示的锥形瓶中,分别加入足量的下列物质,反应后可能产生喷泉的是______(填字母)。

A.Cu与稀盐酸

B.NaHCO3与NaOH溶液

C.CaCO3与稀硫酸

D.NH4HCO3与稀盐酸

;这种方法产生喷泉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图示锥形瓶外放一个水槽,向锥形瓶中加入酒精;水槽中加入水后,再加入足量的下列物质,结果也可产生喷泉。水槽中加入的物质可以是______(填字母)。

A.浓硫酸 B.食盐

C.硝酸钾 D.硫酸铜

这种方法产生喷泉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Cu与稀盐酸不反应,NaHCO3与NaOH溶液反应不产生气体,不能形成压强差,故不能形成喷泉;CaCO3与稀硫酸反应产生CO2,但生成的CaSO4微溶于水,覆盖在CaCO3的表面,会使反应很快停止,不能形成较大的压强差,故不能形成喷泉;NH4HCO3与稀盐酸反应能产生较多的CO2气体,从而使锥形瓶内压强远大于烧瓶内压强,从而形成喷泉。(2)浓硫酸溶于水能放出大量的热,使酒精大量挥发,形成较大的压强差,从而形成喷泉;食盐、硝酸钾、硫酸铜溶于水温度变化不大,不能使酒精大量挥发,不能形成较大的压强差,故不能形成喷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