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1.通过了解秦朝的统一业绩,认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2.通过了解秦朝的社会矛盾和农民起义,认识秦朝崩溃的原因。一、秦朝的统一1.统一的条件与过程(1)条件。远交近攻 ①客观条件:长期战乱,人民渴望安定统一;政治分裂,导致各地经济发展受阻。 ②主观条件:地理位置优越;数代秦王励精图治;商鞅变法;采取__________策略。(2)过程。①东灭六国:公元前230—前221年,秦国相继灭掉东方六国,建立起第一个统一王朝——秦朝,定都咸阳。②开疆拓土:南征越族地区,控制西南夷;北击匈奴,修长城。中央皇帝制度皇帝独尊、皇位世袭、皇权至上三公九卿制三公指______、太尉、御史大夫,为主要辅佐大臣;九卿泛指分掌具体事务的诸卿。三公九卿组成中央政府地方彻底废除________,在全国推广郡县制,设立郡、县两级行政机构,其主要官员由中央任免和考核2.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创立丞相分封制 3.巩固统一的措施:统一车轨、_______、货币和度量衡,修驰道、直道,颁行法律,编制户籍,迁徙六国贵族豪强到关中等地,整顿社会风俗,等等。文字 4.秦统一的意义:空前统一的封建国家促进了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对“大一统”的认识 秦的大一统局面的形成……不但结束了列国的局部战争,废除了列国间重重的关隘和限制,而且更重要的是“大一统”的观念从此深入人心,促使中国人产生融合智慧、发展共同文化的伟大理想。秦的统一顺应了春秋、战国以来历史的发展趋势,在政治制度上、思想文化上、经济形态上都使中国出现亘古未有的新局面。——邹纪万《中国通史:秦汉史》 解读:秦朝大一统具有重大意义,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奠定了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治理基本模式,奠定了后世版图的基础。二、秦朝的暴政与速亡1.暴政焚书坑儒大泽乡刘邦 (1)穷奢极欲;(2)刑法严苛;(3)思想文化专制(__________)。 2.速亡: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领导的_______起义爆发;公元前207年,______的军队进占咸阳,秦朝灭亡。【易错辨析】1.秦朝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建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有力地促进了各地区、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答案:√2.秦朝御史大夫的主要职责是管理图籍、奏章,监察文武百官。()答案:√3.秦朝郡、县两级主要官吏由中央任免和考核。()答案:√4.陈胜、吴广首义,揭开了反秦起义的序幕。项羽、刘邦为争)夺统治权力发动楚汉战争,以刘邦胜利告终。( 答案:√【构图解史】用数字归纳法识记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深化拓展】秦朝中央官制的特点(1)以皇权为中心。(2)形式上分权:三公分掌政治、军事及监察大权,秉承皇帝旨意,总领文武百官。(3)家国同构:诸卿负责管理国家(政府)事务,亦管理皇室事务。(4)不得世袭:秦朝百官由皇帝任免。(5)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读图明史】秦朝对先秦政治文明的传承与创新 主题“大一统”内涵的变化【史料实证】史料由于夏、商、西周朝代的共主与各诸侯国都是作为相对独立的政治行为体并列存在,该时期的大一统主要体现在土地、民心层面,而秦统一六国则最终实现了制度层面的天下大一统。在此过程中……土地范围从中原地区不断向四方扩展,民心也更加凝聚到对共主的认同上,并在最终经历过春秋战国的重重洗礼之后实现了制度层面上从统一礼仪向建立秦朝中央集权体制的飞跃。——摘编自王宣华《先秦中原文化区域“大一统”秩序观及当代价值探析》主旨归纳信息解读史料主要阐述了先秦至秦朝“大一统”内涵的变化史料前半部分涉及夏、商、西周时期“大一统”的主要体现。史料后半部分涉及从春秋战国直到秦朝,早期“大一统”的内涵所发生的变化及在此基础上新的“大一统”的内涵【史料解读】根据史料,指出中国先秦至秦朝时期“大一统”内涵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导致其变化的原因。 答案:变化:由土地和心理层面的统一到制度层面的统一;从天下共主到中央集权(或分封制到郡县制)。原因:封建经济的发展,各地区经济联系的加强;民族交融推动了国家认同感的增强;中原文化传播的影响;法家思想的影响;中央集权体制建立的推动。【历史解释】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建立的意义(1)疆域奠定:集全国之力北御匈奴,开拓东南及西南边疆。(2)大一统观念:在广阔的疆域内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