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柯《牧人》阅读答案
牧人
红柯
丢了羊,丢了多少,不清楚,反正把羊丢了。
他离开帐篷离开青草地,去找那些丢失的羊。他骑着马,踽踽而行,已经好几天了。他听着草声沙沙心里就憋气,他不由得去看地上,地上除了草,空荡荡,连鬼都没有。他不敢抬头,他知道脑袋四周大得没边边,旷野无边无缘,你简直没办法。
准噶尔据说是个盆地,苍穹之下也只能放这么一个盆子。牲畜转场,就沿着盆边儿跋涉,从阿尔泰转到天山,得好几十天,他才走了几天,他得把准噶尔盆地的边缘地带摸索一遍,把他的羊挤出来。这么大的地方,随便一个沟沟坎坎,都能把几只羊吸进去,别说几只羊,几百只几千只几万只,撒在准噶尔,跟撒一把沙子一样。他在荒漠里找沙子,他知道他是在找沙子。
……
整个草地豁然一亮,那光是从牧草的神髓里发出来的,牧草积蓄了很久,在一种甜蜜急切的期待中,出乎本能地闪射出纯朴和温情。羊总是恰到好处,走向草原的各个季节,草原的青春激情与魅力全被化解在羊优雅的举止和细腻的动作里。
羊不像马,马总是先吃草脑袋,每棵草吃一下,绝不吃回头草,像老虎扑食,吃上没吃上一遍过,图个潇洒利索。羊先是拿嘴巴碰一下草叶子,碰那片最亮最鲜的叶子,草知道羊不吃它的脸。吃脸是很残忍的。羊黑黝黝的嘴巴碰一下叶子,脑袋一偏,黑嘴巴顺草脖子滑下去,一直滑到草的腰上,黑嘴巴热乎乎跟烙铁一样把草苗条的身形全熨出来,草就软了,颤微微靠在羊犄角上,螺形大角是按河流的波浪线长出来的,比草的线条更曲折更流畅,草不由自主地淌起来,跟羊犄角上的旋涡搅在一起,死心塌地不惜一切。羊嘴巴便咬住草的纤腰,咂它的汁,越咂越多,像是从地底下伸出来的绿管子。羊换着气咂,咂够了,把草咬断,衔在嘴里,像老汉喝酒,慢慢品,又细又长,草的滋味全出来了。草发芽长叶吹风淋雨晒太阳,就是为了让羊热乎乎的黑嘴巴轻轻地碰一下,狠狠地咂一下,细细地嚼一下。草的魂儿都出来了。
羊懂这个,吃草一定要吃到草根上,吃到大地的面孔清晰地显露出来。那么大的一张脸,羊把它吮舔得干干净净,神采飞扬。沙土就像风养的狗,见谁咬谁,不咬胳膊不咬腿,照着你的脸连撕带咬。他的脸被咬得粗糙不堪,跟树皮一样。
马就走在一片铜色的原野上,看不见云,也看不见草,连风都没有,有太阳,可太阳不亮不猛。原野空荡荡,但原野硬朗,平坦,辽阔,跟航空母舰的甲板一样。甲板底汹涌着万顷波涛,但甲板是平稳的。马蹄踏出一片金属声。
马脖子又细又长,像公鸡脖子,上边挺着一个公鸡一样的小脑袋,小、结实、灵巧,像从灰扑扑的旷野里长出来的活物。牧人喜欢这个活物,只有这么一个长脖子小脑袋,一晃一晃,里边便发出哗哗的波浪声,那是马身上的血,跟海水一样往岸上扑。赛里木湖乌伦古湖就是这样子,水只在岸边响,整个浩瀚的水域静悄悄的,又平又静,你分不清那是水,简直就像地上长出的一片大草叶,又绿又亮,顶一个草原。
他身边出现一条棕褐色的狼。
狼挨了他一鞭子,但狼没跑,狼感觉出这是牧人打羊的动作,鞭梢响亮,但却不重,倒有几分亲昵。
它在荒原上奔突跳跃,一种奇异的声音把它喝住了。那么低沉粗壮的声音,像大地的舌头在搅动,狼一下子被沾在那么大的舌头上,鞭子打过来它也没躲,反而感觉到一种温情。狼的世界是没有温情的,狼强悍惯了,牧人的鞭子跟闪电一样,在狼脑子里忽悠闪了那么一下,狼万分惊讶,身不由主,跟上去。
狼听到羊咩咩的叫声。
开始出现杂树和浅草,很快出现了羊群和牧人;一老一少,吃惊地看着迎面走来的陌生人和他身后的狼。少年喂喂喊两声,陌生人和狼都没反应。少年抖着缰绳冲过去,一刀劈掉狼脑袋,无头狼向前走三步,就走不动了,一只前腿迈到半空,生命戛然而止,腿和大地之间留下一个永久的遗憾。少年又朝陌生人喊几声,父亲过来告诉他:“那是放空羊。”
“放空羊,啥意思?”
“羊的灵魂牵着牧人在旷野上走圈圈。”
“那不是白跑吗?”
“不是白跑,是牧人让羊放了一回,放了一辈子羊,羊嘛也要放他一回。”
女人和巴郎子奔过来。他走了整整一礼拜。女人告诉他,羊一只没少。他再数一遍,323只,一只没少,可他还是对女人说:“我把羊找回来了。”女人点点头:“羊回来了。”
(《人民文学》1997年第4期,有删节)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羊与牧人的关系互换中,红柯将牧人爱羊似乎到了疯狂的状态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
B.羊是大自然宠爱的精灵,就连牧草也在一种甜蜜急切的期待中,出乎本能地闪射出纯朴和温情,将它的青春激情与魅力主动奉献给羊。
C.狼是野性的代表,写突然出现的狼是为了表现西北草原危机四伏,牧人找羊充满波折。
D.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说羊放牧人,其实是让牧人感受自然犹如母性一般养育世间一切的丰厚伟大、慷慨无私,它孕育万物、滋养万物。
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情节突出,通过对自然景物和生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