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诗歌鉴赏题型概览+(学生版) (1).docx
文件大小:39.87 KB
总页数:11 页
更新时间:2025-06-06
总字数:约1.01万字
文档摘要

PAGE

PAGE1

诗歌鉴赏题型概览

一、炼字赏析

【题型概览】

1.常见题型

这一句中XX字历来被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XX字可否换为XX字?为什么?

这一句(联)中最富表现力的字是哪个字?为什么?

某字(词)有什么表达效果?

2.答题步骤

(1)解释词语的本义(指出诗眼/词眼/字眼,把字词代入句中,解释含义)。

(2)描摹景象,写出词语的语境效果(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结合诗歌的主旨进行情感分析(有表现手法时点出,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塑造了怎样的人物形象,或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或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3.答题格式

该字在诗/词中的意思是……;诗/词人巧妙地运用了……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的景象;着一“X”字,境界全出,更好地表达了诗/词人……的情感。

【考点一:炼字析词】

黄溪夜泊

欧阳修

楚人自古登临恨,暂到愁肠已九回。

万树苍烟三峡暗,满川明月一猿哀。

非乡况复惊残岁,慰客偏宜把酒杯。

行见江山且吟咏,不因迁谪岂能来。

【注】本诗是诗人于景祐四年被贬夷陵经黄溪时所作。

11.对本诗的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A.此诗清新明丽,恬淡闲适,为欧阳修七律的佳作。首联以“恨”、“愁”二字点明主旨,为全篇定下基调;

B.颔联从视觉、听觉的角度,描写了峡川从黄昏到静夜的景象,营造了凄清的意境,抒发了诗人缠结难解的愁绪,同时照应了标题中的“夜”字。

C.颔联还从对比角度,通过“万”和“一”的对比,突出万树苍烟,猿声孤寂地哀啼在其间,可以体会到诗人内心的凄凉和孤寂。

D.颈联从“非乡”“残岁”“慰客”“把酒杯”可以读出诗人被贬异乡,借酒浇愁,满心愁怨,其中交杂了漂泊之苦、岁末之痛、迁谪之恨、思乡之切。

12.有人认为诗歌的尾联“不因迁谪岂能来”一句中“岂”字很精妙,请你结合诗歌的内容赏析。

二、赏析句子

1.常见题型

(1)诗歌“X”联采用了什么艺术手法?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2)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分析这首诗词。

(3)有人认为某诗在情感上体现了……的特点,你是怎么理解的?

(4)……引用了……典故,有何用意?

2.答题策略

(1)抓关键词语赏析句子。

(2)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句子。

(3)从结构作用的角度赏析句子。

(4)从写作艺术手法的角度赏析句子。

(5)从句式特点入手赏析句子。

3.答题格式

诗/词人巧妙地运用了……手法;描绘了……画面;(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的景象/特点;更好地表达了诗/词人……的情感。

考点二:赏析名句

清平乐

李白

画堂晨起,来报雪花坠。高卷帘栊看佳瑞,皓色远迷庭砌。

盛气光引炉烟,素草寒生玉佩。应是天仙狂醉,乱把白云揉碎。

【注释】①帘栊(liánlóng):窗帘或门帘。②皓色:洁白的颜色。庭砌:庭阶。③盛气:雪花狂舞的气势。光引炉烟:那景象好像引发的炉烟。

14.下列关于诗歌的理解或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诗歌的体裁来看,这是一首词,“清平乐”是词牌名,只是规定了词的格式,与词的内容无关。

B.这是一首瑰丽、新奇的咏雪词。写作者晨起忽见雪花漫天飞舞,皓色茫茫的景象,想象奇特瑰丽,不落窠臼,体现了李白浪漫主义的风格。

C.词的上阕写观看雪景,交待了时间、地点、事件。“高卷”见兴致之高,“远迷”是指远近迷漫、迷蒙,到处一片苍茫迷离的白色,显露出作者喜悦、痴迷之情。

D.下阕前两句由屋内写到屋外,先写屋内炉烟蒸腾,再写屋外的花草晶莹剔透,闪着寒光,好像挂满玉佩。

15.词的最后两句”应是天仙狂醉,乱把白云揉碎”不带一个“雪”字,却是写雪的名句,请你简要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