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一道经典试题的再研究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要求“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引导学生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会用数学思维思考世界,会用数学语言表达世界.”“高中数学课程以学生发展为本,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育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提升数学学科素养.”而解题教学又是提升数学学科素养的载体,因此,在平常的教学中,我们要善于发现有价值的数学问题,通过有效的教学手段,让深度学习发生,进而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1习题呈现
题目过点P(2,1)的直线l交x轴,y轴的正半轴于A,B两点,O为坐标原点.求△AOB面积S取最小值时直线l的方程.
这是笔者在开学初新授苏教版《选择性必修一》(2019)直線方程章节时选的一道经典题目,这道题题干简洁、内涵丰富,解法颇多,直线搭台,不等式唱戏,是难得一道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好题.
(5)过点P(6,4)作直线l交直线y=2x于第一象限内的点A,交x轴正项于点B,求△AOB面积最小值时l的方程;
(6)是否存在这样的直线l,使其与椭圆x2+(y2/4)=1相切于第三象限,且与坐标轴围成的三角形面积最小?若存在,求出l方程;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在上述解题中,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不同程度的知识构建机会,让他们感受到数学活动的快乐和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激发了对数学探究活动的欲望.纵观上述解法,有必要对其进行比较、评价、筛选,甄别出最优的解法,或提出这些解法中易错点、注意点,或提炼出问题探索中发现的有价值的数学思想方法,培育学生的数学学科素养.课堂上数学题并不在于多,而在于充分挖掘每一道题的内涵与外延,使每一道题的功能达到最大化,对在课堂中的数学问题,不是简单地给学生讲懂,而要讲变化(式)、讲拓展、讲思辨(方法),使学生以不变应万变,只有这样,才达到“授之以渔”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