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红楼梦读后感600字优秀范文
小时候方方正正的电视屏幕中,“一个是良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成为了我对四大名著最初的认识、悠扬婉转的曲调让我无比喜爱。长大后,我翻开了《红楼梦》这本书,对它有了更深的了解。它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背景,讲述了林黛玉、贾宝玉和薛宝钗三人的爱情悲剧,以及发生在宁国、荣国二府的悲欢离合。
“西方有石名黛,可代画眉之墨。”“颦”一个字,是对林黛玉病态美的最佳写照,眉如柳叶细如丝,更兼“病如西子胜三分。”柔弱扶风,泪光点点,娇喘微微,极为传神,眉尖若琪,一颦一笑,扣人心弦。书中有林黛玉泪落如丝,有薛宝钗两面三刀,有贾宝玉笑语盈盈,有王熙凤心狠手辣,有贾母慈颜善语。四年级那时,只知那“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现在才知“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黛玉葬花葬的不是那满院满花。一捧净土,葬的是那满园春色,一腔柔情。“侬今葬花人知,他日葬侬知是谁?”是春光无限好,亦是佳人独自愁。“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是她香消玉损的结局,更印证了她悲剧的人物命运。林黛玉惜这花,这红,这良辰美景,更惜这美好光阴。“一杯净土掩风流”景再美人再俏,也抵不过辉煌将尽日,红颜老死时。
小说最后宁荣二府被抄,落得家破人亡结局令人惋惜,也提醒人:过奢必败,应勤俭节约,千万不能过纸醉金迷的生活,去过度奢靡繁华,书中有风花雪月,有人情冷暖。亦有悲欢离合,诗词歌赋。红楼梦作者曹雪芹虽然是四大名著最晚之作。但也足以为“四大名著之首”。看尽人生百态,一部红楼梦足矣!
篇二:红楼梦读后感600字优秀范文
这次寒假参加学校举办的“读红楼品名著”的活动。让我了解了《红楼梦》又名《石头记》是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长篇小说。《红楼梦》不仅仅是四大名著之首,也是举世公认的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还是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传统文化的集成者。我拿起这本精彩绝伦的小说,细细地品味着。
在《红楼梦》中的金陵十二钗有:薜宝钗、贾元春、贾探春、史湘云、妙玉、贾迎春、贾惜春、王熙凤、贾巧、李纨、秦可卿。她们各有各的悲惨命运。如:贾元春暴病而亡;贾探春远嫁他乡;贾迎春被嫁给了一个恶少;史湘云的丈夫早死,后又被买到青楼;秦可卿上吊而亡……从金陵十二钗的悲惨命运反印了当时社会的封建思想使许多人得不到幸福。
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心思缜密的林黛玉了。黛玉从小父母双亡,虽然贾母对她也十分疼爱,但是寄人篱下的她,始终感到自己的世界是多么的寂寞孤单!但为了保护自己,也为了能在这个复杂的大家庭中生活下去,她选择了用刻薄的语气去对待每一个人,这也是促成她生性多疑的一个重要因素。最后林黛玉焚稿断痴情,在宝玉与宝钗二人成婚时的一刻泪尽而逝。身边只有服侍她的一个丫寰在为她哭泣。这也使我想起了她那曾被预言的悲惨的一生!
看完了这本书,我仿佛看了一场电影。这场电影让我为林黛玉、贾宝玉以及薛宝钗感到惋惜。也让我了解了当时封建社会是一个多么黑暗,多么腐朽的世界啊!真庆幸我们今天的世界是多么美好啊!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红楼梦》让我感慨万千,让我深深地被曹先生所折服!
篇三:红楼梦读后感600字优秀范文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这句话出自《红楼梦》的序言,每次捧起这本书,我都会爱不释手。
《红楼梦》原名《石头记》。作者是清代的曹雪芹。《红楼梦》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背景,写了贾府由兴盛到衰败的过程以及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之间的爱情故事。
林黛玉,刚开始我对她的印象是:爱哭哭啼啼,一身矫情。到后来了解到她的身世,才知道她是真可怜。她自幼父母双亡,从小就有一身的病。来到荣国府,让她信任的只有贾宝玉,别人对她好只不过讨贾母欢心而已,最后因为自己喜欢的人与薛宝钗结婚,伤心过度而死。她的性格属于多愁善感,其实她很有才华的。
贾宝玉,被全家捧为掌上明珠,对他寄予厚望,他却走上了叛逆之路,痛恨八股文。他终日与家里女孩们厮混,爱她们的美丽纯洁,伤悼她们的薄命悲剧。
薛宝钗,是一个与林黛玉截然不同的人。她大方典雅,举止雍容。她对官场黑暗深恶痛绝,但仍规谏宝玉读书做官,她佩戴的金锁与贾宝玉的通灵宝玉一起被外人称为“金玉良缘”。
“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这句话讲述了王煕凤的下场。王煕凤是一个见风使舵、圆滑周到的人,谋财害命的事也干过不少,在前80回里她支持宝黛爱情。
看完《红楼梦》,我仿佛看了一部电影。尤其是里面我最喜欢“黛玉葬花”,《葬花词》中,“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她的心比天高,可做不到像莲一样“出淤泥而不染”。
一部《红楼梦》,一个大观园的故事,惹得多少人为它流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