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5
第7课趣味编程跟我走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
本课是初中信息技术第四册(由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第7课《趣味编程跟我走》,是Python程序设计语言学习的第一课,是后面所学内容的基础。本节课的主要内容针对初二学生设计的,是通过了解Python语言的特点,掌握从IDLE启动Python,初步掌握Python的两种编程模式,并进行交互模式下简单的语句输入,调试。本节课是后续Python编程语言学习的基础,掌握扎实,会为后续的Python编程学习打下基础。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Python语言的特点;掌握从IDLE启动Python;初步掌握Python的两种编程模式;能进行print()函数简单的输入与调试。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在Python的交互模式下进行简单到复杂数据的输入、调试,从而感受Python语言的特点,掌握print()函数的简单输入和调试。
情感、态度、价值观:养成正确的编程语言学习习惯,学习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
3、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Python的两种编程模式;能进行print函数简单的输入与调试。
教学难点:能进行print()函数简单的输入与调试。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对象是初二年级的学生。学生基本没有接触过代码编程,可以说代码编程是初中阶段的最难点,学生容易产生畏惧心理。因此在导入新课时,我呈现给学生的是用Python编写的螺旋防疫加油动画和Python在当今人工智能领域中重要作用的视频,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克服畏惧心理!在教学环节设置上由易到难的四个环节,在整个任务实践探索中给了学生充分的自主探索空间,引导学生进行深度思考,在学习掌握基本编程知识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
三、教学方法
1、直观演示法: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任务与提示,运用启发性的语言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轻松,启发学生思考,结合教师及学生的演示操作,使全体学生在获得最直观的感性知识的基础上更深刻、牢固的掌握操作技巧及知识点。
2、任务驱动法:学生通过知识迁移在做中学,在学中做。这样降低了学习难度,并增强了其探究的欲望和自信心。启发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思考、比较,自己发现共同点,并收获经验,避免了重复教学,提高了课堂效率。
四、学法指导
1、观察法:通过观察教师或者学生的演示操作获得直观的感性信息。
2、自主探究法: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究获取新知,充分体现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
3、小组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学习,积极发表个人看法,在相互争辩、讨论的过程中达到互相学习的目的。同组完成任务较快较好的学生主动帮助同组其他同学,从而达到互助学习的目的。
五、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设计
意图
一、创设情景
引出主题
师:同学们,彩虹螺旋线防疫加油是老师用Python语言编写的!有人曾说:人生苦短,我学python!是什么原因让他发出如此感叹!?请大家一起来观看一段视频。
(看完后)刚刚观看视频时,老师欣慰地看到大家都非常专注,这也说明大家有强烈的求知欲,老师坚信有这样的心态,真情投入,定有收获!“编程是人工智能的钥匙,人工智能就在我们身边!”让我们一起走进python趣味编程,开始今天的探索之旅吧!
出示学习目标:
1、了解Python语言的特点;
2、掌握从IDLE启动Python;
3、掌握Python的两种编程模式;
4、能用print函数进行简单的输入与调试。
用简单直观的程序运行结果和Python语言在当今社会多个领域的运用视频激发学生学习Python语言的积极性。
学生认真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教师乐“教”变成学生乐“学”。
二、学生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启动Python。
请大家单击开始按钮,从程序中找到Python,在它的下拉菜单中找到第一项IDLE,单击进入。
IDLE是Python软件自带的一个集成开发环境,我们可以利用它方便编写、调试和运行。
大家首先进入的界面是Python语言的交互模式界面。在这种模式下输入Python命令,按回车会立即执行。请大家参照学案,展开探索之旅的第一步,学海初探一。
学海初探一:
请输入数字3回车
请输入数字6回车
请输入数字8回车
很多同学已经完成了。请问大家看到了什么?
学海初探二:
输入:20+30回车
输入:20*30回车
大家又看到了什么?
你能简单的总结一下吗?
为什么输入的数字回车会直接显示数字结果呢?
学生根据老师的引导从程序中找到Python,并进入IDLE的交互模式界面
学生按照要求分别输入3、6、8,相应的回车。
输入数字能直接显示数字,输入运算式能直接出结果。
Python语言自动识别数字为数值,运算结果会直接显示。
1、让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