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编码:2812036
量子力学
QuantumMechanics
学分:4总学时:64理论学时:64实验/实践学时:0/0
一、课程教学目标
量子力学是物理类专业必修的重要基础课。本课程使学生以全新观念去认识物质世界,并为后续专业课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按照学校办学目标定位和专业培养要求,结合学生实际,制定课程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量子力学的基本假设、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全面系统了解微观世界基本规律。
能力目标:具备运用量子力学规律解释微观现象的能力;了解量子理论最新成果、前沿发展动态和在物理、化学、信息技术等交叉领域中的应用,具备学习新知识、新技术的基本能力。
素质目标:注重学生求异思维的培养,能透过现象去追寻本质,启迪创新思维;弱化主观经验,强调实验事实;了解量子史上的重要物理思想,培养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科学的方法论。
二、课程基本要求
1.课程内容方面
(1)初步具有量子化的思想,掌握量子力学的五个基本原理。
(2)能够运用薛定谔方程解决简单的微观体系问题,掌握量子力学处理问题的基本近似方法。
2.基本技能训练方面
(1)在讲述量子力学基本原理基础上,适当介绍量子力学最新发展,量子理论最新成果,学科最前沿发展动态,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2)在教学中,强调掌握实验事实以及它给予我们的启示,不直接与主观经验联系,不先入为主。并时时将新的概念和结论与经典物理学的结果作比较,以使同学能正确理解量子力学的基本概念,从而能掌握量子力学的精髓和学会正确处理具体问题的方法。
(3)加强课程思政,发挥育人功能。量子力学充满了挑战和创新,是一部传奇的史诗般的科学发展史。通过了解科学家们不惧困难、善于思考、敢于创新的精神,把学习知识的过程内化为体悟人性、发奋图强、报效祖国的动力,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
三、教材、主要参考书和参考资源
1.主要使用教材
(1)尤景汉等.量子力学.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22.
(2)周世勋原著,陈灏修订.量子力学教程.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主要参考书
(1)曾谨言.量子力学,卷Ⅰ,(第五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13.
(2)钱伯初,曾谨言.量子力学习题精选与剖析(第三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3)曾谨言.量子力学教程(第三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
(4)苏汝铿.量子力学(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5)曹天元.上帝掷骰子吗?量子物理史话.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9.
(6)吴京平.无中生有的世界:量子力学外传.北京:北京时代华文书局,2018.
(7)汪振东.在悖论中前行:物理学史话.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8.
(8)戴瑾.从零开始读懂量子力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20.
(9)赵峥.物理学与人类文明十六讲.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
四、课程内容
第一章早期的量子论
主要内容:经典物理学的困难,光的波粒二象性,原子结构的玻尔理论,微观粒子的波粒二象性。
重点和难点:粒子的波动性,粒子性与波动性的关系。
课程思政:传统文化―大学之道:①大学之道,在于独立学生之思想,完备学生之人格,授之以安身立命之技能。(蔡元培)②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四书》)
第二章波函数和薛定谔方程
主要内容:波函数的统计解释,态叠加原理,薛定谔方程,粒子流密度和粒子数守恒定律,定态薛定谔方程。
重点和难点:波函数的物理意义,定态薛定谔方程。
课程思政:大国重器―“墨子号”和“九章”。
第三章一维势场中的粒子
主要内容:一微无限深势阱,线性谐振子,势垒贯穿。
重点和难点:利用定态薛定谔方程求解一维粒子的运动。
课程思政:现代科技―扫描隧道显微镜。
第四章量子力学基本原理
主要内容:力学量的算符表示,算符的对易关系,厄密算符本征函数的正交性,动量算符和角动量算符,两力学量同时有确定值的关系,不确定原理,力学量平均值随时间的变化,守恒定律。
重点和难点:厄米算符,不确定原理。
课程思政:科学家的故事。
第五章中心力场
主要内容:电子在库仑场中的运动,氢原子,无限深球方形势阱。
重点和难点:中心力场,氢原子。
课程思政:物理之美―坚硬的原子。物理之美―对称性与守恒量。
第六章量子力学的矩阵表示
主要内容:状态的表象,量子力学的矩阵表示,么正变换,狄拉克符号。
重点和难点:状态的表象,狄拉克符号。
课程思政:物理之美―傅里叶变换。
第七章量子力学本征值的代数解法
主要内容:线性谐振子与占有数表象,角动量升/降算符,两个角动量的耦合。
重点和难点:线性谐振子与占有数表象,角动量耦合。
课程思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