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棱柱棱锥棱台的表面积和体积教学设计-高一下学期数学人教A版(2019).docx
文件大小:16.82 KB
总页数:3 页
更新时间:2025-06-07
总字数:约1.92千字
文档摘要

课时教学设计

姓名

**

单位

***第一高级中学

电话

**

学段

高一年级

课题

8.3.1棱柱、棱锥、棱台的表面积和体积

课型

新授课

一、课程标准

通过对棱柱、棱锥、棱台的研究,掌握棱柱、棱锥、棱台的表面积与体积的求法.会求棱柱、棱锥、棱台有关的组合体的表面积与体积.

二、教学内容分析

学情分析

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问题是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研究这类问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及体积问题是通向高等数学的一个生长点,一些曲边形的面积问题要运用积分的思想,这是渗透积分思想的一个很好载体;立体几何中的核心思想“立体问题平面化”的思想在本节也得到体现,把空间几何体展开成平面图形。棱柱、棱锥可以看成棱台的两种特殊情况,在积分的思想之下我们还可以体会圆柱、圆锥、圆台与棱柱、棱锥、棱台侧面积公式之间的一致性,体现了数学的统一美。

三、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

1.通过对棱柱、棱锥、棱台的研究,掌握它们的表面积与体积的公式及求法;,

2.掌握与多面体相关的简单组合体的表面积与体积的求法,并能解决一些有关的实际问题;

3.通过学习逐步培养我们的类比、转化及空间想象等数学能力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1.棱柱、棱锥、棱台的表面积与体积的公式及求法;

2.实际问题中与多面体相关的简单组合体的表面积与体积的求法.

五、评价任务设计

评价任务

针对目标

课前预习

目标1

小试牛刀

目标2

独立完成练习1,例1(2)(3)(4)

目标3

六、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技术运用

评价要点

设计意图

时间分配

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出示思维导图,并分析棱柱、棱锥、棱台的表面积和体积的地位

出示学习目标,棱柱、棱锥、棱台的表面积和体积(板书),

举手积极回答:正方体、长方体的表面积与体积公式,并思考棱柱、棱锥、棱台的表面积如何得到?

思维导图

PPT插入图片

单独提问

表面积的求解不是凭空产生的,用搭搭积木,让学生感受展开图,空间问题平面化来求棱柱、棱锥、棱台的表面积,

2分钟

探究棱柱棱锥棱台的体积及其关系

1.组织学生展示课前预习内容

2.引导学生思考棱柱与棱锥体积之间的关系,并播放视频,

3.出示图片,并引导学生思考棱柱、棱锥、棱台体积之间的关系

1.

2.

3.

4.

实物展台

展示学生作课前预习中的知识梳理

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化归的基本思想方法,并且在探究棱柱,棱锥,棱台的基础上,感受求解体积问题的一般方法。最后再从形和数的角度让学生感受棱柱,棱锥,棱台的结构特征及其联系。

10分钟

小试牛刀

1.已知正四棱台的上底面边长为4,侧棱和下底面边长都是8,求该四棱台的表面积.根据导学案批改有针对性的找学生展示

2.变式:已知正四棱台的上底面边长为4,侧棱和下底面边长都是8,求该四棱台的体积.

3.归纳提炼,总结方法

1.展示小试牛刀解答过程,并讲解;

2.独立思考,并举手发言。

3.整理解答过程

实物展台

8分钟

达标检测

1.限时完成学习指导72页对点练清;随机挑学生演板

2.红笔给出分数批改,突破难点,强调易错点,并总结求棱柱、棱锥、棱台的表面积和体积的方法与步骤。

1.独立完成学习指导72页对点练清;

2.整理笔记求棱柱、棱锥、棱台的表面积和体积的方法与步骤

学生演板规范过程

15分钟

课堂总结

引导学生从多个维度总结反思,多人学生梳理本节课的收获。并补充形成知识体系

本节课学到了哪些知识?用到哪些思想方法?有哪些易错点?

PPT课件

单独提问从知识、方法、易错点、核心素养总结本节所学。

培养学生总结反思的习惯,构建知识体系的习惯。从知识、方法、易错点、核心素养等多个维度进行课堂小结,有助于学生可将知识与思想方法共同纳入到认知结构中.

5分钟

七、板书设计

8.3.1棱柱、棱锥、棱台的表面积和体积

一.表面积;例1课件展示题后总结课堂总结

二.体积;1.知识3.易错点

2.方法4.核心素养

八、课后反思

本节课的重点是掌握棱柱、棱锥、棱台的表面积和体积计算公式和应用,通过本节课的例题及练习,学生基本掌握.而本节课的难点可以通过三组体积公式对比,寻找其联系。画图,空间问题平面化是本节课需要提升的基本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