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教学设计
姓名
**
单位
***第一高级中学
电话
**
学段
高一年级
课题
8.3.1棱柱、棱锥、棱台的表面积和体积
课型
新授课
一、课程标准
通过对棱柱、棱锥、棱台的研究,掌握棱柱、棱锥、棱台的表面积与体积的求法.会求棱柱、棱锥、棱台有关的组合体的表面积与体积.
二、教学内容分析
学情分析
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问题是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研究这类问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及体积问题是通向高等数学的一个生长点,一些曲边形的面积问题要运用积分的思想,这是渗透积分思想的一个很好载体;立体几何中的核心思想“立体问题平面化”的思想在本节也得到体现,把空间几何体展开成平面图形。棱柱、棱锥可以看成棱台的两种特殊情况,在积分的思想之下我们还可以体会圆柱、圆锥、圆台与棱柱、棱锥、棱台侧面积公式之间的一致性,体现了数学的统一美。
三、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
1.通过对棱柱、棱锥、棱台的研究,掌握它们的表面积与体积的公式及求法;,
2.掌握与多面体相关的简单组合体的表面积与体积的求法,并能解决一些有关的实际问题;
3.通过学习逐步培养我们的类比、转化及空间想象等数学能力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1.棱柱、棱锥、棱台的表面积与体积的公式及求法;
2.实际问题中与多面体相关的简单组合体的表面积与体积的求法.
五、评价任务设计
评价任务
针对目标
课前预习
目标1
小试牛刀
目标2
独立完成练习1,例1(2)(3)(4)
目标3
六、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技术运用
评价要点
设计意图
时间分配
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出示思维导图,并分析棱柱、棱锥、棱台的表面积和体积的地位
出示学习目标,棱柱、棱锥、棱台的表面积和体积(板书),
举手积极回答:正方体、长方体的表面积与体积公式,并思考棱柱、棱锥、棱台的表面积如何得到?
思维导图
PPT插入图片
单独提问
表面积的求解不是凭空产生的,用搭搭积木,让学生感受展开图,空间问题平面化来求棱柱、棱锥、棱台的表面积,
2分钟
探究棱柱棱锥棱台的体积及其关系
1.组织学生展示课前预习内容
2.引导学生思考棱柱与棱锥体积之间的关系,并播放视频,
3.出示图片,并引导学生思考棱柱、棱锥、棱台体积之间的关系
1.
2.
3.
4.
实物展台
展示学生作课前预习中的知识梳理
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化归的基本思想方法,并且在探究棱柱,棱锥,棱台的基础上,感受求解体积问题的一般方法。最后再从形和数的角度让学生感受棱柱,棱锥,棱台的结构特征及其联系。
10分钟
小试牛刀
1.已知正四棱台的上底面边长为4,侧棱和下底面边长都是8,求该四棱台的表面积.根据导学案批改有针对性的找学生展示
2.变式:已知正四棱台的上底面边长为4,侧棱和下底面边长都是8,求该四棱台的体积.
3.归纳提炼,总结方法
1.展示小试牛刀解答过程,并讲解;
2.独立思考,并举手发言。
3.整理解答过程
实物展台
8分钟
达标检测
1.限时完成学习指导72页对点练清;随机挑学生演板
2.红笔给出分数批改,突破难点,强调易错点,并总结求棱柱、棱锥、棱台的表面积和体积的方法与步骤。
1.独立完成学习指导72页对点练清;
2.整理笔记求棱柱、棱锥、棱台的表面积和体积的方法与步骤
学生演板规范过程
15分钟
课堂总结
引导学生从多个维度总结反思,多人学生梳理本节课的收获。并补充形成知识体系
本节课学到了哪些知识?用到哪些思想方法?有哪些易错点?
PPT课件
单独提问从知识、方法、易错点、核心素养总结本节所学。
培养学生总结反思的习惯,构建知识体系的习惯。从知识、方法、易错点、核心素养等多个维度进行课堂小结,有助于学生可将知识与思想方法共同纳入到认知结构中.
5分钟
七、板书设计
8.3.1棱柱、棱锥、棱台的表面积和体积
一.表面积;例1课件展示题后总结课堂总结
二.体积;1.知识3.易错点
2.方法4.核心素养
八、课后反思
本节课的重点是掌握棱柱、棱锥、棱台的表面积和体积计算公式和应用,通过本节课的例题及练习,学生基本掌握.而本节课的难点可以通过三组体积公式对比,寻找其联系。画图,空间问题平面化是本节课需要提升的基本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