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2024—2025学年度山西省常青藤李林中学联考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选择性必修三册】.docx
文件大小:125.43 KB
总页数:9 页
更新时间:2025-06-07
总字数:约6.79千字
文档摘要

太原市常青藤中学平鲁区李林中学2024-2025年度下学期联考

高二历史试题

卷面分数:100分答题时间:75分钟

一,选择题(共计16小题,共计48分)

1.新石器时期的浙江良渚遗址,陕西石峁遗址和山西陶寺遗址的都邑都为“大城套小城”,城内有王陵或贵族大墓及宗庙等祭祀性建筑:此后的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和商城遗址、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等城址均以大型城垣和城壕为标志,城内大型夯土建筑台基象征着宫殿、宗庙等高等级建筑出现。据此可知

A.宗法礼乐制度影响了城市布局B.早期国家社会控制力逐渐强化

C.中华文明发展具有内在延续性D,早期城市的内部布局已成定式

2.西周在封邦建国的同时,也常常将诸侯的部分家族成员留守王畿辅佐周王。如周公长子就封于鲁,周公次子一脉在王室累世任官。这种做法

A.实现了对诸侯国的有效控制B.破坏了宗法等级秩序

C.兼顾了周王室和地方的发展D.强化了中央集权制度

3.东汉章帝建初元年(76年),大臣马严上奏称:“臣伏见方今刺史,太守专州典郡,不务奉事尽心为国,而司察偏阿,取与自己。”和帝永元七年(95年)诏曰:“刺史、二千石详刑辟、理冤虐、恤鳏寡、矜孤弱”;十年(98年)诏曰:“堤防沟渠,所以顺助地理,通利壅塞。今废慢懈弛,不以为负。刺史、二千石其随宜疏导。”这反映出当时

A.地方官员职责的多元化发展趋势B刺史的性质和职责完成转型

C.刺史逐渐失去监察地方官员职能D,中央集权制度受到严重冲击

4.下表为南北朝时期皇帝裁决的两个案件情况。由此可知,当时

案件

简介

审判人

审判结果

景慈证母案

建康女子任提女,坐诱口(拐卖人口)当死。其子景慈对鞫(审问)辞云,母实行此

南朝梁武帝

景慈陷亲极刑,伤和损俗,流放交州

费羊皮卖女案

冀州阜城民费羊皮母亡,家贫无以葬,卖七岁子(女儿)与同城人张回为婢。回转卖于鄃县民梁定之,而不言(其)良状(良家女)

北魏宣武帝

羊皮卖女葬母,孝诚可嘉,便可特原。张回虽买之于父,不应转卖,可刑五岁

A.南北政府均禁止人口买卖B.皇权向基层社会进一步渗透

C.南北社会文化具有共通性D.法制儒学化进入了新的阶段

5.唐代宗以后,藩镇节度使更替过程中,“朝廷先除亲王遥领,数月(年)后才授节钺于藩镇自行推举的继任者”成为一种惯例。例如贞元七年(791年),义武军节度使张孝忠卒,德宗“以邕王谅为义武军节度大使、易定观察使;以昇云(孝忠子)为定州刺史······充节度观察留后(代理)······九年(793年)正月,授节度使”。这反映出当时

A.中央朝廷已丧失权威B.中央与藩镇间存在妥协关系

C.藩镇缺乏政治独立性D.宗室是制衡藩镇的主要力量

6.对于三国正闰问题(正统之争),北宋儒士从“五德终始学说”“曹魏取天下于”盗手””等角度阐述了曹魏政权是接续东汉的正统政权,到了南宋初期,儒士开始质疑“曹魏正统说”,并通过“帝王血胤”“衣带诏”等论据来支持蜀汉的正统地位,蜀汉作为三国正统的基调在南宋时期基本定型,这一变化反映出

A.理学对政治伦理的重B.多元视角助推史学发展

C政治因素主导史学研究D.历史解释折射时代变迁

7.沙船是一种遇沙不易搁浅的大型平底帆船。因其具有海上航行速度较快、适航性能好,载重量大等特点,元朝政府要求上海及江浙沿海有力之家大量建造沙船,并由上海镇市舶司统一管理。上海也因此成为“沙船之乡”。元朝沙船的发展

A.意在保障对外贸易发股B.折射出政府海权意识的提开

C根源于造船技术的进步D得益于国家漕运方式的调整

8.下面是1853年前后福建省武夷山区茶叶运销主要路线变化图,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农民战争的影响B.福建交通运输的改善

C.五口通商的实施D茶商市场意识的增强

9.随着“二十一条”的发酵,1915年5月8日,上海商界推出了“储金运动”,号召国民自行认款,“存储国家银行······作为设立兵工厂、训练陆海军,振兴国内工业等需”。在政府和媒体的推动下,这一运动逐渐占据了各地民众运动的中心位置。由此可知,这一运动

A.增强了国人的民族国家意识B.表明实业救国理念成为社会共识

C直接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D意在满足工商业者对资本的需求

10.1933年,毛泽东在《长冈乡调查》中写道:“(暴动前)中农买进猪肉约十二元,贫农约六元,(作坊)工人约四元,现在差不多都有十二元······鸡鸭多数自己吃,过去则多数卖出······过去挑榮火去城里卖的多,现在少了百分之三十。这反映出当时

A.经济封锁影响了根据地的对外贸易B.政治运动消除了根据地的阶层差异

C生产关系变革助推了农村经济发展D土地革命改善了苏区社会经济结构

11.近代爱国人士黄炎培在《重光歌3中写道:“吾和你拾头试望,东北何方?辽沈何乡?白山黑水,是谁的封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