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全育人”视域下高校后勤服务育人榜样引领路径探索
摘要:高校后勤服务育人工作是学校“三全育人”的重要支撑。围绕高校后勤服务育人的基本要求,通过发挥榜样引领在育人过程中激励引导、教化育人、资源整合功能,形成工作合力。结合高校后勤系统选树榜样的具体实践探索了服务育人榜样引领的路径。
关键词:“三全育人”;高校后勤;服务育人;榜样引领
高校后勤服务育人的基本要求
20世纪90年代,国家教委就对高校后勤工作提出了“三服务两育人”的要求,即“为教学服务,为科研服务,为师生员工的生活服务和服务育人、管理育人”。进入新时代,服务育人有了新发展、新要求。2017年,中共教育部党组印发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指出,要“不断深化服务育人。强化育人要求,研究梳理各类服务岗位所承载的育人功能”。服务育人已经深度融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
1.紧扣“以学生为中心”的目标定位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服务育人的思政教育属性从根本上决定了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后勤服务工作承载着学生最直接、最迫切、最基础的“衣食住行”需求,关系学校安全稳定的基础,是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压舱石。
2.努力营造后勤服务育人软环境
后勤服务过程中形成的良好服务环境和舒适生活环境能够更好发挥隐性教育功能,提升学生的幸福感和认可度。将育人渗透于后勤保障的各方面和各环节之中,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更高频率、更大限度地感受环境的熏陶,能够更加有效地激发育人实效。
3.积极锤炼后勤服务育人硬实力
保障能力是后勤服务的基础,立足岗位做好服务是后勤服务人员的基本功。通过业务培训、技能练兵等提升后勤服务人员的业务能力,让学生感受到更加专业、更加便利的服务。同时,也要积极提升后勤服务人员的服务意识和服务理念,让学生感受到更有温度的服务。
榜样引领在高校后勤服务育人中的功能定位
榜样是人格化的价值观和正能量,对于其他社会成员具有参考、激励、警示作用。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榜样示范法是一种重要方法,是指通过具有典型、榜样意义的人或事的示范引导、警示警戒作用来提高教育对象思想认识、规范其行为的方法。《纲要》中提出的“十大育人”体系建设中强调要“选树一批服务育人先进典型模范,培育一批高校服务育人示范岗”。选树各类后勤“榜样”,引领后勤服务育人,通过“全员、全过程、全方位”服务能够有效丰富学校“三全育人”格局。
1.发挥榜样激励引导功能,激发“全员”服务意识
榜样能够带动形成内生动力机制,通过对后勤员工进行服务意识激发和服务行为强化,持续调动学习榜样的积极性,不断形成向榜样靠拢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将榜样的个体化表现和个性化意识扩大为后勤员工的群体化表现和集体化意识,在学习榜样的过程中激发个人潜力和责任心,从而形成“全员”育人的良好氛围。
2.发挥榜样的教化育人功能,提升“全过程”服务能力
后勤服务工作大部分都是学生身边“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具象化事务。榜样在服务过程中能够发挥出先锋模范作用,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其心系师生的意识和精准服务的能力,从而产生直接的教育影响。在各项事务性工作中实现“全过程”服务向“全过程”育人的升华。
3.发挥榜样的资源整合功能,营造“全方位”服务环境
榜样文化具有规范约束、推广整合的影响力,能够形成一种聚力文化。榜样是传播崇高道德风尚、培育先进价值理念的生动载体和鲜活教材,通过榜样潜移默化的影响,能够在校园内形成共同的价值体系和行为规范,其影响可以从后勤服务延伸到学校服务工作的各个领域,从而形成“全方位”育人范式。
榜样引领在高校后勤服务育人中的路径探索与实践
1.规范评选标准,注重“榜样”带动业务提升
第一,重视工作业绩基础评价。基础不牢,地动山摇。选树的榜样要热爱本职工作,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心;要自觉遵守各项法律法规,严格执行学校各项规章制度;要在科学管理、优质服务等方面做出突出成绩。
第二,重视师生日常评价。服务评价是高校后勤工作重要的决策依据和考核机制。后勤服务工作的各领域都离不开服务对象的评价。选树榜样要在相应群体中具有一定代表性,师生满意度高,得到服务对象一致好评。
第三,规范评选流程。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采用个人自荐、组织推荐、师生联名推荐等形式,按照“民主评议、自下而上”的要求,推荐产生候选人。确保选树对象综合素质过硬。同时,重视评选对象在相关群体中的辐射带动作用。
2.强化宣传推广,注重“榜样”营造校园氛围
第一,加强对榜样先进事迹和服务精神的宣传。通过引入网络投票等方式打造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宣传矩阵,进一步提升榜样选树的影响力。发挥“身边人引领身边人,身边事教育身边人”的作用,帮助学生养成关心他人、奉献社会的意识。
第二,丰富榜样参与育人工作的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