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高考数学综合复习》《导数》篇导数中的极值点偏移问题(学生版).docx
文件大小:400.41 KB
总页数:17 页
更新时间:2025-06-07
总字数:约3.48千字
文档摘要

《高考数学综合复习》

《导数》篇

导数中的极值点偏移问题

一、基本概念

极值点偏移是指函数在其极值点左右两侧的增减速度不同,导致极值点位置偏离两零点中点的现象。在高考数学中常常作为导数解答题的最后一问,以证明题的形式进行考查。是否偏移及偏移判断方向如下:

(1)无偏移:二次函数的顶点(极值点)位于两根中点,满足对称性;

(2)左偏:若函数在极值点左侧变化更快,则(如);

(3)右偏:若右侧变化更快,则(如)。

二、判定方法

1.导数单调性法:

若在左侧递增更快(左陡右缓),极值点左偏;

若在右侧递增更快(右陡左缓),极值点右偏。

2.中值比较定理:

对于方程的两根和,若或,则存在偏移。

三、解题策略与模板

(一)对称构造法:

1.适用类型:

对于要求证明和两类问题,可以利用此方法。

而对于()或()类型的证明问题,可以借助对数(和)进行化简后,再利用此方法进行解决,也可以利用“(差)比值代换法”进行解决。

2.步骤:

(1)求导分析:确定的单调区间和极值点。

(2)构造函数:如,通过比较的符号判断偏移方向。

若,则;

若,则。

(3)导数分析:证明的单调性,结合零点存在性定理得出结论。

3.易错点与注意事项

(1)忽略单调性分析:极值点偏移需先明确函数在极值点两侧的单调性,否则可能误判偏移方向。

(2)构造错误辅助函数:

对称构造应紧扣目标不等式形式,加法型需构造。

(3)对数应用错误:使用对数均值不等式时,需确保变量为正且不等号方向正确。

(二)比值代换法:

1.适用类型:

对于()或()类型或同时涉及指数、对数函数的证明问题,可以将或设置成参数,建立两根和之间的等量关系,即。

2.步骤:

(1)设定比值变量:令(或),结合原方程消去参数。

(2)代数变形:将双变量方程转化为关于的方程,例如,代入原方程化简。

(3)构造函数或应用不等式:

对数均值不等式:若涉及对数,利用进行放缩。

构造函数分析单调性:根据题目所给条件构造函数,通过导数判断其单调性,进而得出结论。

(4)得出结论:通过函数单调性或不等式变形,证明目标关系(如或)。

3.易错点与注意事项

(1)变量范围确定:代换后需明确新变量的范围,避免单调性分析错误。

(2)构造错误辅助函数:辅助函数需与目标不等式形式一致,例如乘除型构造。

(3)对数应用错误:使用对数均值不等式时,需确保变量为正且不等号方向正确。

四、方法对比与选择

1.差值代换(对称构造法):适合处理加法型不等式(如或),计算相对直接。

2.比值代换法:适合处理乘除型或对数型问题,需结合对数均值不等式或指数变形。

通过灵活运用这两种方法,可将复杂的双变量问题转化为单变量分析,简化证明过程。

一、真题练习

1.(2022·全国甲卷·高考真题)已知函数.

(1)若,求a的取值范围;

(2)证明:若有两个零点,则.

2.(2021·新高考全国Ⅰ卷·高考真题)已知函数.

(1)讨论的单调性;

(2)设,为两个不相等的正数,且,证明:.

二、预测分析

结合近年高考真题、地方模拟题及命题规律分析,未来几年极值点偏移问题的考查将呈现以下趋势:

(一)命题方向预测

1.复合函数模型的深化应用

未来命题可能更倾向于结合指数、对数、三角函数等复杂函数模型,例如:

(1)指数型:如、等,需通过比值代换或对数变形处理偏移。

(2)对数型:如,需利用对数均值不等式证明偏移关系。

2.与其他导数问题的综合考查

极值点偏移可能与其他导数核心问题结合,形成综合性压轴题,例如:

(1)零点问题:结合函数零点存在性定理,要求通过偏移证明零点间距或数量。

(2)含参不等式:引入参数讨论偏移方向,需同时处理单调性与参数范围。

3.结构创新与隐蔽性增强

命题可能通过以下方式增加题目难度:

(1)偏移方向隐蔽:如极值点左偏或右偏的判定需结合导数高阶分析(如二阶导数符号)。

(2)双极值点偏移:函数存在多个极值点时,需分析不同极值点间的偏移关系。

(二)核心解题方法的延续与拓展

1.对称构造法的持续主导

构造辅助函数或仍将是主流解法,需重点训练其变形应用(如含参函数构造)。

2.比值代换法的灵活运用

针对乘积型(如)或商式型偏移问题,需通过代换或简化双变量问题,结合对数变形或均值不等式证明。

3.对数均值不等式的工具化

该不等式的应用范围将进一步扩大,尤其在处理指数、对数型函数的偏移问题时不可或缺。

(三)备考策略与能力要求

1.基础能力强化

(1)导数工具熟练度:熟练掌握求导法则、极值点判定及单调性分析。

(2)函数图像分析:通过图像理解偏移本质(如左陡右缓导致左偏)。

2.专项题型突破

(1)分类训练:针对加法型()、乘法型()等题型进行专项训练。

(2)错题归纳:总结对称构造中辅助函数设计、比值代换中变量范围界定等易错点。

3.创新思维与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