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期货从业资格之《期货基础知识》通关试题库
第一部分单选题(50题)
1、1995年2月发生了国债期货“327”事件,同年5月又发生了“319”事件,使国务院证券委及中国证监会于1995年5月暂停了国债期货交易。这两起事件发生在我国期货市场的()。
A.初创阶段
B.治理整顿阶段
C.稳步发展阶段
D.创新发展阶段
【答案】:B
【解析】我国期货市场的发展历程主要分为初创阶段、治理整顿阶段、稳步发展阶段和创新发展阶段。1995年2月的国债期货“327”事件以及同年5月的“319”事件,体现了当时期货市场存在较为严重的违规和混乱现象。为了规范市场秩序,防范金融风险,国务院证券委及中国证监会于1995年5月暂停了国债期货交易。治理整顿阶段的主要特征就是针对市场出现的问题进行规范和整顿,这两起事件的发生以及后续的暂停交易举措,都符合治理整顿阶段的特点。而初创阶段主要是市场的初步建立和探索;稳步发展阶段是市场在规范基础上平稳前进;创新发展阶段则侧重于市场的创新和拓展。所以这两起事件发生在我国期货市场的治理整顿阶段,答案选B。
2、在基差交易中,卖方叫价是指()。
A.确定现货商品交割品质的权利归属卖方
B.确定基差大小的权利归属卖方
C.确定具体时点的实际交易价格的权利归属卖方
D.确定期货合约交割月份的权利归属卖方
【答案】:C
【解析】本题可根据基差交易及卖方叫价的概念来逐一分析各选项。选项A:确定现货商品交割品质是在期货合约制定以及交易规则中明确规定的内容,并非基差交易中卖方叫价所涉及的权利归属问题,所以选项A错误。选项B:基差是指现货价格与期货价格的差值,基差大小主要由市场供求关系等多种因素决定,在基差交易中不是由卖方确定基差大小,所以选项B错误。选项C:基差交易是指以某月份的期货价格为计价基础,以期货价格加上或减去双方协商同意的基差来确定双方买卖现货商品的价格的交易方式。在基差交易中,卖方叫价是指确定具体时点的实际交易价格的权利归属卖方,该选项符合基差交易中卖方叫价的定义,所以选项C正确。选项D:期货合约交割月份是期货合约本身所规定的内容,是在合约设计时就已确定,并非基差交易中通过卖方叫价来确定的,所以选项D错误。综上,本题正确答案选C。
3、如果某种期货合约当日无成交,则作为当日结算价的是()。
A.上一交易日开盘价
B.上一交易日结算价
C.上一交易日收盘价
D.本月平均价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期货合约当日无成交时结算价的确定。在期货交易中,结算价是进行当日未平仓合约盈亏结算和确定下一交易日涨跌停板幅度的依据。对于某种期货合约,如果当日无成交,按照规定应采用上一交易日结算价作为当日结算价。选项A,上一交易日开盘价是上一交易日开始交易时的价格,它并不能反映该合约在当前市场环境下的合理价值以及整个交易过程的综合情况,所以不能作为当日无成交时的结算价。选项C,上一交易日收盘价只是上一交易日最后一笔交易的价格,同样不能全面体现整个交易时段的市场信息以及对当前合约价值的合理评估,因此也不合适作为当日结算价。选项D,本月平均价反映的是一个月内价格的平均水平,时间跨度较长,不能及时体现当前市场的变化情况和合约当前的实际价值,不适合用于当日结算。综上,答案选B。
4、在国外,股票期权无论是执行价格还是期权费都以()股股票为单位给出。
A.1
B.10
C.50
D.100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国外股票期权执行价格和期权费的计量单位相关知识。在国外的股票期权交易中,其执行价格以及期权费通常是以1股股票为单位来给出的。选项B的10股、选项C的50股、选项D的100股均不符合国外股票期权在这方面的计量规定。所以本题正确答案是A。
5、()是指从期货品种的上下游产业入手,研究产业链各环节及相关因素对商品供求和价格影响及传导,从而分析和预测期货价格。
A.供求分析
B.基本面分析
C.产业链分析
D.宏观分析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对不同期货价格分析方法概念的理解。1.选项A:供求分析供求分析主要侧重于研究商品的供给和需求关系及其变化对价格的影响。它主要聚焦于供给量和需求量这两个关键因素,而并非从期货品种的上下游产业入手研究产业链各环节及相关因素对商品供求和价格的影响及传导,所以选项A不符合题意。2.选项B:基本面分析基本面分析是指通过分析影响期货价格的基本因素,如宏观经济状况、政策法规、市场供求等,来评估期货的内在价值和价格走势。它是一个较为宽泛的概念,没有特别强调从产业链各环节的角度进行分析,故选项B不正确。3.选项C:产业链分析产业链分析是从期货品种的上下游产业入手,研究产业链各环节及相关因素对商品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