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目录
单指标测试:估值、技术、资金、情绪 5
择时指标选取与其经济学含义 5
估值指标:股权风险溢价(ERP) 5
资金指标:融资买入额 6
技术指标:布林带 6
技术指标:个股涨跌成交额占比差 7
情绪指标:期权沽购比 7
情绪指标:期权隐含波动率 8
情绪指标:股指期货会员持仓 9
模拟回测框架 9
单指标回测结果 10
股权风险溢价(ERP):全区间择时略有增益 10
融资买入额:样本外表现优于样本内 10
布林带:2021年以来震荡行情下表现不佳 11
个股涨跌成交额占比差:面临信号灵敏性与稳定性的矛盾 12
期权沽购比:2021年以来择时效果弱化 13
期权隐含波动率:对牛市后半程可能参与不足 13
期货会员持仓比:样本外运行良好 14
多维框架构建:分层合成择时信号 15
第一层合成:单一维度指标合成 15
技术指标:布林带+个股涨跌成交额占比差 15
情绪指标:期权沽购比+期权隐含波动率+期货会员持仓 16
第二层合成:左侧指标与右侧指标的合成 17
情绪+估值构建左侧指标,胜率高,赔率低 17
资金+技术构建右侧指标,胜率低,赔率高 18
第三层合成:多维综合框架 19
左侧与右侧两个方向合成,调和信号提升稳定性 19
不同合成方案对比,四个维度构成的多维框架效果更佳 20
评价分析:过拟合风险与泛化能力 23
多维框架相对于单指标的改进较为稳定 23
扩展至A股主要宽基,对中小盘择时适配性更高 24
多维框架对中小盘股择时效果更佳 24
估值更适用于大盘,资金和技术则更适用于小盘 24
免责声明和披露以及分析师声明是报告的一部分,请务必一起阅读。风险提示 25
免责声明和披露以及分析师声明是报告的一部分,请务必一起阅读。
图表目录
图表1:万得全A股权风险溢价指标(ERP)与万得全A指数走势对比 5
图表2:融资买入额与万得全A指数走势对比 6
图表3:万得全A指数布林带示意图 6
图表4:个股涨跌成交额占比差与万得全A指数走势对比 7
图表5:个股涨跌成交额占比差MA60与万得全A指数走势对比 7
图表6:50ETF期权成交额沽购比与万得全A指数走势对比 8
图表7:50ETF期权成交额沽购比MA20与万得全A指数走势对比 8
图表8:50ETF期权隐含波动率比值序列与万得全A指数走势对比 8
图表9:50ETF期权隐含波动率比值序列MA20与万得全A指数走势对比 8
图表10:沪深300股指期货会员持仓多空比值序列与万得全A指数走势对比 9
图表11:单指标全区间择时业绩对比 10
图表12:股权风险溢价(ERP)择时策略净值 10
图表13:股权风险溢价(ERP)择时策略信号 10
图表14:融资买入额样本外内统计量对比 11
图表15:融资买入额择时策略净值 11
图表16:融资买入额择时策略信号 11
图表17:布林带样本外内统计量对比 11
图表18:布林带择时策略净值 12
图表19:布林带择时策略信号 12
图表20:个股涨跌成交额占比差样本外内统计量对比 12
图表21:个股涨跌成交额占比差择时策略净值 12
图表22:个股涨跌成交额占比差择时策略信号 12
图表23:期权沽购比样本外内统计量对比 13
图表24:期权沽购比择时策略净值 13
图表25:期权沽购比择时策略信号 13
图表26:期权隐含波动率样本外内统计量对比 13
图表27:期权隐含波动率择时策略净值 14
图表28:期权隐含波动率择时策略信号 14
图表29:期货会员持仓样本外内统计量对比 14
图表30:期货会员持仓择时策略净值 14
图表31:期货会员持仓择时策略信号 14
图表32:多维指标分层合成思路 15
图表33:技术择时指标与同期底层资产业绩统计量对比 15
图表34:布林带、个股涨跌成交额占比差与合成技术指标择时策略净值对比 16
图表35:技术指标择时策略净值 16
图表36:技术指标择时策略信号 16
图表37:情绪择时指标与同期底层资产业绩统计量对比 16
图表38:期权PCR、个股涨跌成交额占比差与合成技术指标择时策略净值对比 17
免责声明和披露以及分析师声明是报告的一部分,请务必一起阅读。图表39:情绪指标择时策略净值 17
免责声明和披露以及分析师声明是报告的一部分,请务必一起阅读。
免责声明和披露以及分析师声明是报告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