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周炎规范化治疗流程
演讲人:
日期:
目录
CATALOGUE
02
基础治疗实施
03
手术治疗方案
04
维护期管理
05
患者教育体系
06
新技术应用方向
01
诊断与评估阶段
01
诊断与评估阶段
PART
临床检查项目
6px
6px
6px
使用牙周探针探测牙周袋深度、附着水平以及探诊出血情况。
牙周探诊
评估牙周炎对牙齿支持组织破坏程度。
牙齿松动度检查
检查菌斑、牙石、软垢等局部因素,以及口腔清洁状况。
口腔卫生状况评估
01
03
02
观察牙齿排列、咬合情况以及是否存在咬合创伤。
咬合关系评估
04
影像学评估标准
拍摄全景片、根尖片,评估牙槽骨吸收程度、牙周膜间隙变化等。
X线片检查
必要时进行,更精确地评估牙周组织状况,尤其是三维结构。
锥形束CT(CBCT)
包括牙槽骨水平型、垂直型吸收,牙周膜增宽等。
牙周病损的影像学特征
疾病分类分期
牙周炎的分类
根据临床表现和X线片,分为慢性牙周炎、侵袭性牙周炎等类型。
01
牙周炎的分期
依据牙周组织破坏程度,分为初期、中期和晚期。
02
牙周状况评估指数
如牙周探诊深度、附着丧失量、牙槽骨吸收程度等指标,用于量化评估牙周炎严重程度。
03
02
基础治疗实施
PART
口腔卫生指导
指导患者采用正确刷牙方法,如Bass刷牙法、Fones刷牙法等,保证有效清除牙菌斑。
刷牙方法
教育患者正确使用牙线,清理牙缝间的食物残渣和菌斑。
推荐使用含氟牙膏,增强牙釉质抗酸性,预防龋齿。
辅助使用漱口水,抑制口腔细菌滋生,保持口腔卫生。
牙线使用
牙膏选择
漱口水使用
龈下刮治操作
刮治器械选择
刮治深度
刮治技巧
刮治后处理
选用专业的龈下刮治器械,如Gracey刮治器、锄形刮治器等。
掌握无痛刮治技巧,避免损伤牙龈和牙周组织,确保刮治效果。
根据牙周袋深度和牙石分布情况,确定刮治深度,彻底清除牙石和菌斑。
刮治后需进行抛光,以去除牙面残留的细小牙石和菌斑,促进牙龈愈合。
根据牙周炎的严重程度和致病菌种类,选择合适的局部药物,如碘制剂、甲硝唑等。
可采用牙周袋内给药、牙龈局部涂抹等方式,确保药物直达病灶。
按照药物说明和医生建议,严格控制用药剂量,避免药物过量引起的不良反应。
局部药物需要一定的作用时间,需告知患者用药后的注意事项,如避免立即漱口、进食等。
局部药物治疗
药物种类
用药方式
用药剂量
药物作用时间
03
手术治疗方案
PART
翻瓣术式选择
翻瓣术的适应症
适用于牙周袋深超过膜龈联合界,牙周组织破坏严重,需暴露病变区或进行骨成形手术的情况。
01
翻瓣术的术式
包括全口翻瓣术、牙区翻瓣术、龈翻瓣术等,根据病变范围、手术目的和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术式。
02
翻瓣术的风险
可能引起牙龈退缩、感染、出血、疼痛等并发症,需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和操作步骤。
03
骨修整手术步骤
去除牙槽骨上多余的骨质,使牙槽骨形态恢复正常,有利于牙周组织的再生和修复。
骨修整的目的
包括去骨、修整、塑形等过程,应根据病变情况和手术目的进行个体化操作。
骨修整的步骤
保护好周围的软组织、神经和血管,避免过度修整和不必要的骨损伤。
骨修整的注意事项
创口处理的要点
缝合
包扎
止血
清洁
术后创口处理
包括清洁、止血、缝合、包扎等步骤,确保创口的良好愈合。
用生理盐水或消毒液清洗手术区,去除血凝块和异物,防止感染。
对于出血较多的情况,可采取压迫止血、缝合止血等方法,确保术后无出血。
采用适当的缝合材料和技术,将创缘拉拢缝合,促进愈合。对于张力较大的创口,可进行减张缝合。
用消毒纱布或棉球覆盖手术区,保护创口,避免刺激和感染。同时,需注意包扎的松紧度,避免过紧影响血液循环。
04
维护期管理
PART
牙周复查
根据病情和治疗效果,定期进行牙周复查,及时发现和处理牙周问题。
复查周期设定
牙菌斑监测
使用菌斑染色剂或菌斑指示剂,监测口腔卫生情况,及时发现牙菌斑堆积。
口腔状况评估
全面评估口腔状况,包括牙龈、牙周组织、牙齿、口腔黏膜等,及时发现病变。
家庭护理强化
口腔卫生指导
指导患者正确刷牙、使用牙线、牙缝刷等,保持口腔卫生。
01
饮食习惯调整
建议患者避免高糖、高黏性食物,减少牙菌斑的形成。
02
戒烟限酒
吸烟和饮酒都会加重牙周炎的症状,戒烟限酒有助于牙周炎的治疗和预防。
03
复发预防措施
坚持口腔卫生习惯,定期洁牙,去除牙菌斑和牙石。
口腔卫生维护
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口腔问题,防止牙周炎复发。
定期口腔检查
根据病情和医生建议,进行牙周维护治疗,如牙龈刮治、根面平整等。
牙周维护治疗
05
患者教育体系
PART
刷牙方法训练
牙刷选择
选择软毛、小头、刷毛密集的牙刷,并定期更换牙刷。
03
采用巴氏刷牙法,轻柔地刷牙,确保每颗牙齿都刷到,特别注意牙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