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畸治疗计划
演讲人:
日期:
目录
CATALOGUE
初诊评估与资料采集
诊断分析与问题归纳
治疗目标与方案设计
矫治实施与过程管理
术后效果维护管理
典型案例应用分析
01
初诊评估与资料采集
PART
主诉
患者主诉牙齿排列不齐、咬合不良等问题。
01
现病史
记录患者目前存在的症状,如牙齿疼痛、松动等。
02
既往史
了解患者以往的口腔治疗经历、患牙拔除史等。
03
家族史
询问家族成员中是否有类似口腔疾病或遗传性疾病。
04
患者病史收集
评估面部对称性、唇齿闭合情况等。
面部检查
检查关节运动、弹响及疼痛情况。
颞下颌关节检查
01
02
03
04
观察牙齿排列、咬合关系、牙列缺损、牙齿颜色、形态等。
口腔内检查
评估牙周健康状况,如牙龈红肿、探诊深度等。
牙周检查
临床检查记录
显示牙齿排列情况、牙根形态及颌骨结构。
曲面断层片
影像资料获取
评估颌骨前后向发育情况,确定上下颌骨位置关系。
头颅侧位片
提供三维影像资料,用于精确测量和分析牙齿和颌骨结构。
锥形束CT
记录治疗前牙齿和面部形态,以便对比治疗效果。
面部及口内照片
02
诊断分析与问题归纳
PART
牙列拥挤度分析
测量牙齿的总宽度与牙弓的长度,确定是否存在牙列拥挤。
牙齿大小与牙弓长度的关系
观察牙齿的形态、排列是否整齐,是否存在扭转、重叠等现象。
牙齿形态与排列
评估牙列间隙的分布情况,包括前牙区、后牙区以及牙齿之间的间隙大小。
牙列间隙分析
骨骼关系评估
颅骨与颌面骨骼的关系
观察颅骨与颌面骨骼的协调程度,判断是否存在颅颌面发育畸形。
03
评估颌面骨骼的对称性,包括上颌骨、下颌骨、颧骨等部位的对称情况。
02
颌面骨骼对称性
上下颌骨关系
观察上下颌骨的前后、上下位置关系,判断是否存在上下颌骨发育不协调。
01
软组织美学评估
面部软组织轮廓
评估面部软组织的轮廓形态,包括额部、鼻部、唇部、下巴等部位的线条是否流畅、协调。
01
唇齿关系
观察上下唇与牙齿的关系,判断是否存在唇齿闭合不良、露龈笑等问题。
02
软组织对称性
评估面部软组织的对称性,包括面部表情肌的收缩是否协调,有无明显的不对称现象。
03
03
治疗目标与方案设计
PART
固定矫治器
适用于全面矫正,能控制牙齿三维移动,对牙齿施加持续稳定的力。
矫治器类型选择
活动矫治器
适用于简单矫正或乳牙期矫正,可随时摘戴,便于清洁口腔卫生。
功能矫治器
主要用于矫正颌骨发育异常,通过改变口颌系统功能促进颌面部正常发育。
治疗步骤规划
初步诊断与资料收集
包括口腔检查、模型分析、X线片测量等,以明确错畸形的类型、程度及病因。
矫治前准备
如拔牙、洁牙、牙周治疗等,为矫治创造有利条件。
矫治器制作与调试
根据矫治方案,制作适合患者的矫治器,并进行调试以确保其发挥最佳效果。
矫治实施与调整
定期复诊,根据牙齿移动情况调整矫治器,确保矫治顺利进行。
矫治完成与保持
达到矫治目标后,拆除矫治器,制作保持器,以维持矫治效果。
风险预案制定
牙齿松动与疼痛
软组织损伤
牙根吸收
矫治效果不理想
矫治过程中可能出现牙齿轻微松动和疼痛,一般可自行缓解,如症状持续加重需及时复诊。
矫治力过大或牙齿移动过快可能导致牙根吸收,需严格控制矫治力。
矫治器可能对软组织造成损伤,如结扎丝末端刺激软组织,需及时处理。
由于患者个体差异或矫治方案不当,可能导致矫治效果不理想,需提前制定修正方案。
04
矫治实施与过程管理
PART
矫治器安装规范
矫治器选择
根据患者牙齿情况,选择合适的矫治器,包括固定矫治器和活动矫治器等。
01
矫治器安装
确保矫治器安装牢固,避免矫治器脱落或损坏,同时注意避免结扎丝末端刺激软组织。
02
口腔软组织保护
在矫治器安装过程中,注意保护口腔软组织,如牙龈、口腔黏膜等,避免损伤。
03
复诊调整策略
根据患者情况,制定合理的复诊时间,确保矫治进度和效果。
预约复诊时间
复诊时,根据牙齿移动情况和矫治目标,对矫治器进行适当调整,如调整弓丝、结扎丝等。
矫治器调整
对患者进行口腔卫生指导,确保患者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预防口腔疾病。
口腔卫生指导
牙齿移动速度
观察牙齿排列整齐度,及时发现并纠正牙齿扭转、错位等问题。
牙齿排列整齐度
矫治目标实现情况
根据矫治目标,评估矫治进度和效果,及时调整矫治方案。
定期测量牙齿移动速度,评估矫治效果和调整矫治器。
进度监控指标
05
术后效果维护管理
PART
压膜保持器
根据矫治完成后的牙模制作,有效保持牙齿位置。
01
舌侧固定保持丝
粘结于牙齿舌侧面,固定牙齿位置,不易脱落。
02
透明保持器
美观度高,便于清洁,但需自觉佩戴。
03
哈雷保持器
适用于牙齿移动较大的情况,有稳定作用。
04
保持器佩戴方案
检查咬合关系是否稳定,及时调整咬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