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化疗药物
演讲人:
日期:
目录
CATALOGUE
02
配置操作规范
03
给药流程管理
04
不良反应应对
05
职业防护措施
06
质量管理体系
01
基础知识概述
01
基础知识概述
PART
化疗药物分类与特性
烷化剂
抗生素类
抗代谢药
植物药
氮芥类、乙烯亚胺类、烷基磺酸酯类、亚硝脲类等,主要作用于DNA,抑制肿瘤细胞生长。
叶酸类似物、嘌呤类似物、阿糖胞苷等,通过干扰DNA合成,阻止肿瘤细胞增殖。
丝裂霉素、博来霉素、阿霉素等,作用于肿瘤细胞DNA,引起细胞凋亡。
长春新碱、依托泊苷、紫杉醇等,来源于天然植物,具有独特的抗肿瘤作用。
药物作用机制与适应症
干扰DNA合成与功能
抑制肿瘤细胞复制,适用于增殖迅速的肿瘤,如淋巴瘤、白血病等。
02
04
03
01
诱导细胞凋亡
激活肿瘤细胞凋亡信号通路,引起细胞程序性死亡,适用于多种肿瘤类型。
抑制细胞分裂
作用于纺锤体,阻止肿瘤细胞分裂,适用于实体瘤,如乳腺癌、肺癌等。
抑制肿瘤血管生成
通过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等因子,阻断肿瘤血管生成,达到抗肿瘤效果。
常见化疗方案简介
AC方案
CHOP方案
FOLFOX方案
EP方案
多柔比星+环磷酰胺,常用于乳腺癌术后辅助治疗。
环磷酰胺+多柔比星+长春新碱+泼尼松,为淋巴瘤首选化疗方案。
奥沙利铂+氟尿嘧啶+亚叶酸钙,主要用于结直肠癌的化疗。
依托泊苷+顺铂,为肺癌常用化疗方案之一,具有较好的抗肿瘤效果。
02
配置操作规范
PART
药物配置环境要求
洁净度
必须在洁净的环境中进行,避免污染和交叉污染。配置室应达到规定的洁净标准,并定期进行检测。
设备与材料
通风与防护
使用专用的设备和材料,如无菌注射器、过滤器、容器等,确保配置过程的洁净和安全。
配置室应具备良好的通风条件,以防止有害气体聚集。同时,配置人员应穿戴防护用品,如手套、口罩、护目镜等。
1
2
3
无菌操作与配制步骤
无菌操作
过滤与分装
药物配制
标记与记录
遵循无菌操作规程,确保所有操作均在无菌环境下进行。
按照药物说明书或医嘱进行配制,确保药物剂量准确、浓度适宜。
配制后的药物应经过过滤,去除微粒和杂质,然后分装到无菌容器中备用。
对配制好的药物进行标记,包括药物名称、浓度、配制日期等信息,并做好配制记录。
废弃物安全处理流程
废弃物分类
将废弃物进行分类,包括药物废弃物、感染性废弃物等,分别收集和处理。
药物废弃物处理
药物废弃物应按照规定的方法进行处理,如焚烧、化学处理等,确保不污染环境。
感染性废弃物处理
感染性废弃物应严格按照医疗废物处理流程进行处理,包括消毒、包装、运输等环节,防止交叉感染。
废弃物记录
对废弃物的处理情况进行详细记录,包括处理时间、方式、数量等信息,以备查阅。
03
给药流程管理
PART
静脉给药途径与技巧
静脉选择
选择较直、弹性好、易固定的静脉,避免关节、静脉瓣、瘢痕等部位。
01
穿刺技巧
穿刺前消毒,采用无菌技术,确保穿刺点准确,减少患者痛苦。
02
导管维护
定期更换导管,保持导管通畅,避免导管感染或堵塞。
03
药物配制
按照医嘱准确配制药物,确保药物浓度和剂量准确。
04
剂量计算与输注速度控制
剂量计算
输注速度
剂量调整
剂量监测
根据患者体重、体表面积和药物剂量进行计算,确保剂量准确。
根据药物性质、患者情况和医嘱要求控制输注速度,避免药物过量或不足。
根据患者反应和病情变化,及时调整药物剂量和输注速度。
记录输注过程中的剂量和时间,确保药物剂量和输注时间的准确性。
患者体征动态监测
生命体征监测
神经系统监测
过敏反应监测
肝肾功能监测
定期测量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观察患者是否出现皮疹、呼吸急促、喉头水肿等过敏反应,及时采取措施。
观察患者是否出现头晕、意识障碍等神经系统反应,确保患者安全。
化疗药物对肝肾有损害,需定期检查肝肾功能,以便及时调整药物剂量。
04
不良反应应对
PART
常见毒副反应识别
恶心、呕吐、腹泻、口腔炎、食欲减退等。
消化系统
骨髓抑制、白细胞减少、贫血、血小板减少等。
血液系统
末梢神经炎、感觉异常、头痛、精神异常等。
神经系统
肝功能异常、肾功能损害等。
肝肾毒性
立即停药
出现过敏反应,应立即停止使用引起过敏的药物。
紧急处理
给予抗过敏药物,如抗组胺药、糖皮质激素等,严重过敏反应如过敏性休克应立即抢救。
观察病情
监测生命体征,观察过敏反应的症状和体征,以便及时处理。
预防措施
使用前询问过敏史,进行过敏试验,减少过敏反应的发生。
过敏反应急救措施
长期并发症预防策略
定期随访
保护脏器功能
减少药物剂量
生活方式调整
定期进行血常规、肝肾功能等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相关并发症。
采取相应措施保护肝肾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