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中医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是()
A.急则治标、缓则治本B.辨病与辨证相结合C.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D.异病同治和同病异治
2.五行中“木”的特性是()
A.炎上B.润下C.稼穑D.曲直
3.五脏中主统血的是()
A.心B.肝C.脾D.肺
4.具有“主蛰守位”特性的脏是()
A.心B.肝C.脾D.肾
5.人体正常生长发育依靠气的()
A.推动作用B.温煦作用C.防御作用D.固摄作用
6.与血液运行关系最密切的脏腑是()
A.肝脾肾B.心肝脾C.心肺肾D.心肝肾
7.六淫邪气中,具有“重浊”特点的是()
A.风邪B.寒邪C.暑邪D.湿邪
8.下列哪项不属于实证范畴()
A.食积B.气滞C.水停D.内燥
9.面色淡黄,枯槁无华称为()
A.萎黄B.黄胖C.阴黄D.阳黄
10.下列哪项是弦脉的主病()
A.气血两虚B.痰饮C.虚热D.失血
答案:1.C2.D3.C4.D5.A6.B7.D8.D9.A10.B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以下属于中医“六腑”的有()
A.胆B.胃C.小肠D.大肠E.膀胱
2.下列属于五行相生关系的是()
A.木生火B.火生土C.土生金D.金生水E.水生木
3.气的生理功能有()
A.推动作用B.温煦作用C.防御作用D.固摄作用E.气化作用
4.下列属于瘀血致病特点的有()
A.疼痛B.肿块C.出血D.色紫暗E.脉象细涩
5.下列哪些属于八纲辨证内容()
A.表里B.寒热C.虚实D.阴阳E.气血
6.以下属于望神重点的是()
A.目光B.色泽C.神情D.体态E.形体
7.下列属于舌象的生理变异因素有()
A.年龄B.性别C.体质D.气候E.环境
8.下列属于细脉主病的是()
A.气血两虚B.诸虚劳损C.湿邪为病D.气滞血瘀E.食积内停
9.下列属于中药炮制目的的有()
A.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B.改变或缓和药物的性能
C.增强药物疗效D.便于调剂和制剂E.有利于贮藏及保存药效
10.以下属于补虚药的是()
A.人参B.黄芪C.当归D.熟地黄E.枸杞子
答案:1.ABCDE2.ABCDE3.ABCDE4.ABCDE5.ABCD6.ABCD7.ABCDE8.ABC9.ABCDE10.ABCDE
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
1.中医的“证”是疾病过程中某一阶段或某一类型的病理概括。()
2.心在志为喜,过喜则伤心。()
3.肾主纳气,是指肾有摄纳肺所吸入的清气,防止呼吸表浅的作用。()
4.寒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是其性重浊、黏滞。()
5.阴虚证的典型舌脉是舌红少苔,脉细数。()
6.望神,就是观察患者精神意识活动,以了解病情轻重和预后。()
7.正常舌象的特征是淡红舌,薄白苔。()
8.中药的性能主要包括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和毒性等。()
9.解表药大多具有辛味,主归肺、膀胱经。()
10.方剂的组方结构是君、臣、佐、使。()
答案:1.√2.√3.√4.×5.√6.√7.√8.√9.√10.√
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
1.简述中医整体观念的内涵。
答案:整体观念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构成人体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在结构上不可分割,在功能上相互协调、互为补充,在病理上相互影响。同时,人体与自然界也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自然环境的变化会直接或间接影响人体,人体也会相应地做出反应。
2.简述气与血的关系。
答案:气为血之帅,包含气能生血,气的运动变化是血液生成的动力;气能行血,气的推动作用是血液运行的动力;气能摄血,气可固摄血液防止其逸出脉外。血为气之母,血能载气,血是气的载体;血能养气,为气的生成和功能活动提供营养。
3.简述六淫致病的共同特点。
答案:外感性,多从肌表、口鼻侵入人体;季节性,与季节气候密切相关;地域性,与居住环境有关;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