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殖科中医门诊病历模板范文大全
初诊病历
患者姓名:[姓名]
性别:女
年龄:[年龄]
婚育史:[结婚年限],[孕次]产[产次],[末次妊娠时间及结局]
就诊日期:[具体年月日]
主诉:婚后[X]年未避孕未孕。
现病史:患者自述结婚[X]年,夫妻同居,性生活正常,未采取任何避孕措施,但一直未能受孕。月经周期紊乱,时而提前,时而推后,经量时多时少,色暗红,有血块,经期伴有小腹冷痛,得热痛减。平时腰膝酸软,畏寒肢冷,神疲乏力,夜尿频多。曾于外院行输卵管造影检查,提示双侧输卵管通而不畅;男方精液常规检查基本正常。
既往史:既往体健,无重大疾病史,无手术外伤史,无输血史。
个人史:生活规律,无吸烟、饮酒等不良嗜好,工作压力较大,长期处于精神紧张状态。
家族史:家族中无遗传性疾病及生殖系统疾病史。
月经史:初潮年龄[X]岁,月经周期[X]天,经期[X]天,末次月经日期[具体年月日]。
带下史:带下量多,色白质稀,无异味。
妇科检查:外阴已婚未产式,阴道通畅,分泌物较多,色白。宫颈光滑,子宫后位,大小正常,活动可,无压痛。双侧附件区未触及明显包块,轻压痛。
中医望、闻、问、切:面色晦暗,精神萎靡,形体适中。舌质淡胖,边有齿痕,苔白腻,脉沉细无力。
辨证分析:患者肾阳不足,命门火衰,不能温煦胞宫,导致宫寒不孕。肾阳亏虚,气化失常,水湿内停,故见带下量多、色白质稀;腰为肾之府,肾阳不足,腰府失养,则腰膝酸软;畏寒肢冷、神疲乏力、夜尿频多均为肾阳不足之象。舌质淡胖、边有齿痕、苔白腻、脉沉细无力为阳虚寒湿之征。
中医诊断:不孕症(肾阳亏虚型)
西医诊断:1.原发性不孕症;2.双侧输卵管通而不畅
治法:温肾助阳,暖宫散寒,活血通络。
方药:右归丸合少腹逐瘀汤加减。
熟地黄15g、山药15g、山茱萸10g、枸杞子15g、鹿角胶10g(烊化)、菟丝子15g、杜仲15g、当归10g、川芎10g、赤芍10g、小茴香6g、干姜6g、延胡索10g、没药6g、蒲黄10g(包煎)、五灵脂10g(包煎)、丹参15g、路路通10g。
7剂,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晚两次温服。
医嘱:1.注意保暖,避免受寒,尤其是小腹部。2.调节情志,保持心情舒畅,避免精神紧张和焦虑。3.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如散步、太极拳等。4.饮食上忌生冷、辛辣、油腻食物,可适当食用一些温热性食物,如羊肉、桂圆等。5.按医嘱按时服药,下次月经干净后3-7天复诊。
复诊病历(一)
患者姓名:[姓名]
性别:女
年龄:[年龄]
就诊日期:[具体年月日]
上次就诊日期:[初诊日期]
现病史:患者自述服药7剂后,畏寒肢冷症状有所减轻,腰膝酸软也较前缓解,夜尿次数减少至1-2次。月经周期仍未恢复正常,经量较前增多,色暗红,血块减少,小腹冷痛减轻。带下量稍有减少,仍色白质稀。
妇科检查:同前,双侧附件区压痛减轻。
中医望、闻、问、切:面色较前红润,精神状态好转。舌质淡,苔白稍腻,脉沉细较前有力。
辨证分析:药后肾阳渐复,寒邪渐散,故畏寒肢冷、腰膝酸软、夜尿频多等症状有所改善。月经情况好转,说明温肾活血之法已初见成效。但仍存在月经周期紊乱、带下量多等问题,提示肾阳尚未完全恢复,寒湿之邪未尽。
中医诊断:不孕症(肾阳亏虚型)
西医诊断:1.原发性不孕症;2.双侧输卵管通而不畅
治法:守上方继续温肾助阳,兼以健脾祛湿。
方药:上方去蒲黄、五灵脂,加白术15g、茯苓15g、薏苡仁20g。
14剂,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晚两次温服。
医嘱:1.继续注意保暖和情志调节。2.可进行艾灸关元、气海、神阙等穴位,以增强温阳散寒之力。3.按时服药,下次月经来潮第2-3天复诊,复查性激素六项。
复诊病历(二)
患者姓名:[姓名]
性别:女
年龄:[年龄]
就诊日期:[具体年月日]
上次就诊日期:[上次复诊日期]
现病史:患者自述服药14剂后,畏寒肢冷基本消失,腰膝酸软明显减轻,夜尿恢复正常。月经周期较前规律,本次月经按时来潮,经量正常,色红,无明显血块,小腹已无冷痛。带下量明显减少,色白质稠。
性激素六项检查结果:各项指标基本正常。
妇科检查:子宫及双侧附件区无压痛。
中医望、闻、问、切:面色红润,精神饱满。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细有力。
辨证分析: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肾阳得以温煦,气血运行通畅,故诸症明显改善。性激素六项正常,说明内分泌功能渐趋正常。目前病情好转,但仍需巩固治疗,以促进受孕。
中医诊断:不孕症(肾阳亏虚型,病情好转)
西医诊断:1.原发性不孕症;2.双侧输卵管通而不畅(较前改善)
治法:补肾活血,调理冲任,促排卵。
方药:促排卵汤加减。
熟地黄15g、山药15g、山茱萸10g、枸杞子15g、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