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知识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题)
1.中医理论的奠基之作是()
A.《伤寒杂病论》B.《黄帝内经》C.《神农本草经》D.《难经》
2.五行中“金”的特性是()
A.炎上B.润下C.从革D.曲直
3.人体最根本、最重要的气是()
A.元气B.宗气C.营气D.卫气
4.具有“主运化”功能的脏腑是()
A.心B.肝C.脾D.肺
5.与血液运行关系最密切的脏腑是()
A.心、肺、肝B.心、肝、脾C.心、肺、脾D.肺、肝、脾
6.六淫中具有“善行数变”特点的是()
A.风邪B.寒邪C.暑邪D.湿邪
7.中医诊断疾病的基本原则是()
A.整体审察B.四诊合参C.病证结合D.以上都是
8.面色黄的主要原因是()
A.寒证B.虚证C.湿证D.热证
9.下列哪项不属于实证范畴()
A.食积B.气滞C.血虚D.痰饮
10.治疗血虚证时,常配伍补气药,其理论依据是()
A.气能生血B.气能行血C.气能摄血D.血能载气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题)
1.下列属于中医“六腑”的有()
A.胆B.胃C.小肠D.大肠E.膀胱
2.下列属于五行相生关系的是()
A.木生火B.火生土C.土生金D.金生水E.水生木
3.气的生理功能有()
A.推动作用B.温煦作用C.防御作用D.固摄作用E.气化作用
4.下列哪些是心的生理功能()
A.主血脉B.主神明C.主运化D.主藏血E.主统血
5.下列属于病因的有()
A.六淫B.七情C.饮食失宜D.劳逸失度E.痰饮瘀血
6.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包括()
A.司外揣内B.见微知著C.以常衡变D.整体审察E.四诊合参
7.下列属于面色青色主病的有()
A.寒证B.痛证C.瘀血D.惊风E.虚证
8.下列属于八纲辨证内容的有()
A.表里B.寒热C.虚实D.阴阳E.气血
9.下列属于补虚药的有()
A.补气药B.补阳药C.补血药D.补阴药E.收涩药
10.下列属于中医治疗原则的有()
A.调整阴阳B.扶正祛邪C.标本先后D.三因制宜E.正治反治
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10题)
1.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2.五行相克的顺序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3.心主血脉,肺主气司呼吸。()
4.肾藏精,精能生髓,髓能养骨。()
5.六淫致病多从肌表、口鼻而入。()
6.望神就是观察患者的精神状态。()
7.虚证就是指人体正气虚损。()
8.中药的性能主要包括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毒性等。()
9.中医治疗疾病的根本原则是调整阴阳。()
10.针灸治疗的主要作用是疏通经络、调和阴阳、扶正祛邪。()
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4题)
1.简述中医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五行学说包括五行的相生相克、相乘相侮。相生顺序为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相克顺序为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相乘是相克太过,相侮是反向克制。
2.简述五脏的主要生理功能
心主血脉、主神明;肺主气司呼吸、主行水、朝百脉;脾主运化、主统血;肝主疏泄、主藏血;肾藏精、主生长发育生殖与脏腑气化、主水、纳气。
3.简述中医望诊的主要内容
望诊包括望神、望色、望形、望态。望神观察精神状态;望色看面部色泽;望形留意形体胖瘦等;望态关注姿态动静。还包括望五官、望躯体、望四肢、望二阴、望皮肤及望小儿指纹等。
4.简述中医治疗原则中扶正祛邪的运用
扶正适用于以正气虚为主,而邪气不盛的虚证;祛邪适用于以邪实为主,而正气未衰的实证;扶正与祛邪兼用适用于正虚邪实,但二者均不甚重的虚实夹杂证;先祛邪后扶正适用于邪盛正虚,但正气尚能耐攻者;先扶正后祛邪适用于正虚邪实,以正虚为主的患者。
五、讨论题(每题5分,共4题)
1.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中医养生的重要性
中医养生可通过合理饮食、适度运动、规律作息等方式维护身体健康,预防疾病。如冬季吃温热食物养阳,夏季清淡饮食防暑。规律作息能调整身体机能,适度运动增强体质。能提高生活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