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题)
1.中医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是()
A.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B.治病求本C.急则治标D.三因制宜
2.五行中“金”的特性是()
A.炎上B.润下C.从革D.稼穑
3.心在志为()
A.怒B.喜C.思D.忧
4.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是()
A.元气B.宗气C.营气D.卫气
5.具有“主蛰守位”特性的脏是()
A.心B.肝C.脾D.肾
6.与血液运行关系最密切的脏腑是()
A.心B.肺C.脾D.以上都是
7.六淫中易致肿疡的邪气是()
A.风邪B.火邪C.湿邪D.寒邪
8.情志致病,喜则()
A.气上B.气缓C.气消D.气下
9.下列属于正治法的是()
A.热因热用B.寒因寒用C.实则泻之D.通因通用
10.中医诊断的基本原则是()
A.整体审察B.四诊合参C.病证结合D.以上都是
答案:1.A2.C3.B4.A5.D6.D7.B8.B9.C10.D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题)
1.下列属于中医“五脏”的有()
A.心B.肝C.胃D.脾E.肾
2.气的生理功能有()
A.推动作用B.温煦作用C.防御作用D.固摄作用E.气化作用
3.下列属于六淫致病特点的有()
A.外感性B.季节性C.地域性D.相兼性E.转化性
4.下列情志中,与肝有关的有()
A.怒B.喜C.忧D.思E.惊
5.中医诊断疾病的方法有()
A.望诊B.闻诊C.问诊D.切诊E.听诊
6.下列属于扶正治法的有()
A.益气B.养血C.滋阴D.壮阳E.消食导滞
7.五行相生关系中,正确的有()
A.木生火B.火生土C.土生金D.金生水E.水生木
8.下列关于经络的说法,正确的有()
A.运行气血B.联络脏腑C.沟通内外D.传导感应E.调节机能平衡
9.下列属于津液的有()
A.泪B.涕C.汗D.唾液E.尿液
10.下列属于中医治疗原则的有()
A.治病求本B.扶正祛邪C.调整阴阳D.三因制宜E.标本缓急
答案:1.ABDE2.ABCDE3.ABCDE4.AE5.ABCD6.ABCD7.ABCDE8.ABCDE9.ABCDE10.ABCDE
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10题)
1.中医的“证”是对疾病全过程的特点与规律所作的概括。()
2.五行相克的顺序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3.肺主气,司呼吸,主要指肺有主持、调节全身各脏腑经络之气的作用。()
4.瘀血所致的疼痛,性质多为刺痛,痛处固定不移。()
5.虚证是指人体阴阳、气血、津液、精髓等正气亏虚,而邪气不著,表现为不足、松弛、衰退特征的各种证候。()
6.中医认为,人体是以五脏为中心,通过经络系统,把六腑、五体、五官、九窍、四肢百骸等全身组织器官联系成有机的整体。()
7.寒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是其性黏滞,易阻气机。()
8.七情内伤致病多直接伤及脏腑,首先影响心神。()
9.中医治疗疾病的根本原则是调整阴阳。()
10.望神就是观察人体生命活动的整体表现,以判断病情的轻重和预后。()
答案:1.×2.√3.×4.√5.√6.√7.×8.√9.√10.√
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4题)
1.简述中医整体观念的内涵
答案:整体观念包含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和人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相统一两方面。人体各脏腑组织器官相互联系、相互协调;人生活在自然与社会中,受其影响,与它们相互协调适应。
2.简述气与血的关系
答案:气为血之帅,气能生血、行血、摄血;血为气之母,血能载气、养气。气的充盛可促进血的生成与运行,血能为气的功能发挥提供物质基础。
3.简述六淫致病的共同特点
答案:外感性,多从肌表、口鼻侵入人体;季节性,与季节气候密切相关;地域性,与居住地区环境有关;相兼性,可两种或多种邪气同时侵犯人体;转化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