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护理查房
演讲人:
日期:
目录
02
临床表现
01
疾病概述
03
护理评估
04
护理措施
05
并发症处理
06
查房总结
01
疾病概述
定义与分类标准
01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定义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指妊娠与血压升高并存的一组疾病,包括妊娠期高血压、子痫前期、子痫、慢性高血压合并妊娠及慢性高血压并发子痫前期。
02
分类标准
根据血压升高的程度、有无蛋白尿、器官受累情况及并发症,将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
流行病学特点
高发人群
地域差异
发病率及死亡率
高龄孕妇、多胎妊娠、慢性高血压、慢性肾脏疾病、糖尿病、体外受精受孕等。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全球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在不同地区的发病率有显著差异,可能与经济水平、医疗卫生条件、饮食习惯等因素有关。
病理生理机制
血管内皮损伤
炎症反应
器官灌注不足
遗传因素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时,血管内皮细胞受损,导致血管通透性增加,引起水肿和蛋白尿。
血管内皮损伤后,炎症反应增强,进一步损伤血管壁,加重血压升高。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时,全身小动脉痉挛,导致器官灌注不足,引起多器官功能损害。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有家族聚集现象,提示其发病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
02
临床表现
典型症状识别
高血压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妊娠与高血压并存的一组疾病,首要症状为血压升高。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需在不同时间测量2次以上才能确诊。
01
蛋白尿
部分孕妇可出现蛋白尿,表现为尿中蛋白质含量升高,常伴随血压升高出现。
02
水肿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常出现水肿,主要表现为体重异常增加,足踝部、小腿及腹壁皮肤紧绷发亮,按压有凹陷性水肿。
03
头痛、头晕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可能出现头痛、头晕等症状,有时伴有眼花、耳鸣等。
04
体征观察要点
血压监测
定时监测血压,了解血压波动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01
体重监测
每周至少监测一次体重,了解体重增长情况,判断水肿程度。
02
尿量观察
记录24小时尿量,观察尿量和尿色变化,及时发现肾功能异常情况。
03
胎儿监测
定期监测胎儿心率、胎动及胎儿大小,评估胎儿宫内发育情况。
04
辅助检查项目
血常规检查
肝功能检查
尿常规检查
了解红细胞、白细胞及血小板等计数,判断是否存在贫血、感染等情况。
测定尿蛋白含量,了解肾功能受损程度,有助于诊断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检测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等指标,了解肝脏功能受损情况。
肾功能检查
心电图检查
测定血尿素氮、肌酐等指标,了解肾功能受损程度。
了解心脏电生理变化,判断是否存在心肌受损等情况。
眼底检查
观察眼底血管变化,评估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严重程度。
03
护理评估
风险评估工具
包括年龄、体重、身高、血压等基础信息,评估患者高血压的风险。
高血压风险评估表
根据患者的基础信息和孕期情况,评估妊娠期高血压的风险。
妊娠期高血压风险评估量表
评估患者的心血管状况,确定高血压是否对心脏产生损害。
心血管风险评估工具
生命体征监测
血压监测
心率监测
呼吸监测
体温监测
定期测量血压,记录血压变化,及时发现高血压。
测量心率,评估心脏负荷和心血管状况。
观察呼吸频率和深度,评估肺部功能。
定期测量体温,及时发现发热等异常情况。
尿常规
肝功能检查
检查尿蛋白、尿糖等指标,评估肾功能和糖尿病等并发症的风险。
检测肝酶、胆红素等指标,评估肝脏功能。
实验室指标分析
血脂检查
测定血脂水平,评估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电解质和肾功能检查
检测血钠、血钾、肌酐等指标,评估肾脏功能和电解质平衡状态。
04
护理措施
药物治疗护理
遵医嘱用药
药物保管
用药监测
预防并发症
严格按照医生开具的处方进行用药,不随意更改剂量或停药。
定期测量血压,观察药物的疗效和副作用,及时调整用药方案。
将药物存放在干燥、阴凉、通风的地方,避免受潮、受热或过期。
注意预防药物引起的低血糖、低血钾等并发症,及时采取措施。
限制食盐摄入量,减少高血压的风险。
增加蔬菜、水果、全谷类、低脂肪乳制品等富含钾、镁、钙等营养素的食物,有助于降低血压。
少食多餐,避免过度饱食导致血压升高。
戒烟并限制酒精摄入,以减少对心血管系统的损害。
饮食管理指导
控制盐摄入
合理膳食
避免暴饮暴食
戒烟限酒
心理支持干预
心理疏导
与患者进行交流,了解其心理状态,给予心理疏导和支持。
01
减压放松
指导患者进行深呼吸、冥想等放松训练,缓解压力和焦虑。
02
睡眠充足
保证足够的休息时间,改善睡眠质量,有助于降低血压。
03
家属参与
鼓励家属参与患者的心理支持,共同面对疾病,增强患者信心。
04
05
并发症处理
子痫前期护理
定期监测血压
尿蛋白检查
病情观察
卧床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