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产妇急诊急救体系构建
演讲人:
日期:
目录
CONTENTS
01
急诊急救概述
02
常见急症处置规范
03
多学科协作机制
04
急救设备与药品管理
05
危重孕产妇转运规范
06
急救能力提升体系
01
急诊急救概述
孕产妇急症定义与重要性
01
孕产妇急症定义
孕产妇急症是指妊娠期、分娩期及产褥期内,由于妊娠或产时并发症、内外科合并症、急性感染等病因引起的,对孕妇及胎儿生命构成严重威胁的病理情况。
02
孕产妇急症的重要性
孕产妇急症是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加强孕产妇急诊急救体系的建设,对于降低孕产妇死亡率、保障母婴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高危妊娠因素快速识别
年龄因素
妊娠期合并症
孕产史
急性传染病
年龄过小或过大(通常指小于18岁或大于35岁),易发生产科并发症,属于高危妊娠范畴。
有不良孕产史(如多次流产、早产、死胎、死产等)的孕妇,再次妊娠时易发生类似情况,需特别关注。
如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糖尿病、贫血、甲状腺疾病等,对孕妇及胎儿均有一定影响,需及时诊断和治疗。
如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性病、艾滋病等,不仅威胁孕妇的生命安全,还可能传染给胎儿。
急救黄金时间窗标准
急救人员接到呼救信息后,应迅速到达现场,对孕产妇进行初步评估和急救处理,时间应控制在5分钟以内。
急救反应时间
转运时间
救治时间窗
对于需要转运的孕产妇,应尽可能缩短转运时间,确保在最佳救治时间内将患者转运至有救治能力的医疗机构。
对于某些急性病症,如急性心肌梗死、急性脑卒中等,救治时间窗非常有限,应争取在黄金救治时间窗内完成相应的诊断和治疗。
02
常见急症处置规范
初步评估
迅速判断出血量,识别休克早期症状,及时呼救。
快速止血
采取迅速有效的止血措施,如宫缩乏力时加强宫缩,胎盘滞留时迅速娩出胎盘等。
输液和输血
建立静脉通道,及时补充血容量,必要时输血。
监测生命体征
持续监测产妇的血压、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
产后出血急救流程
使用硫酸镁等药物控制子痫抽搐,同时监测血镁浓度。
解痉治疗
使用利尿剂降低颅内压,预防脑水肿和心力衰竭。
利尿和降低颅内压
01
02
03
04
采取口服或静脉给药方式迅速降低血压,预防脑血管意外。
降压治疗
根据病情和孕周,必要时采取引产或剖宫产等方式终止妊娠。
终止妊娠
子痫前期/子痫紧急处理
羊水栓塞抢救方案
6px
6px
6px
羊水栓塞病情凶险,需立即组织抢救,多科协作。
立即抢救
使用抗过敏药物如地塞米松等,减轻过敏反应。
抗过敏治疗
采取面罩吸氧、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等措施,维持呼吸循环功能。
纠正呼吸循环衰竭
01
03
02
及时输注新鲜血浆、血小板等血液制品,纠正凝血功能障碍。
纠正凝血功能障碍
04
03
多学科协作机制
产科-麻醉-儿科联动模式
产科负责孕产妇的初步评估、紧急处理和分娩,确保母婴安全。
01.
麻醉科负责提供麻醉和镇痛服务,确保孕产妇在手术或分娩过程中的疼痛和风险最小化。
02.
儿科负责新生儿的急救、护理和病情监测,确保新生儿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
03.
急救团队角色分工
急救团队由产科医生、儿科医生、麻醉医生、护士和助产士等专业人员组成。
01
各自承担不同的角色和任务,包括急救指挥、病情评估、紧急处理、手术操作和新生儿护理等。
02
通过专业的培训和演练,提高急救团队的整体协作能力和救治水平。
03
紧急手术绿色通道
为孕产妇和胎儿开通紧急手术绿色通道,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迅速进行手术。
手术室应随时保持清洁和准备状态,确保手术器械和设备齐全、功能完好。
手术室医护人员应随时待命,确保在接到紧急手术通知后能够迅速到位并开展手术。
04
急救设备与药品管理
产房急救设备配置清单
多功能产床、胎心监护仪、心电监护仪、呼吸机、紧急剖宫产设备等。
产妇急救设备
新生儿复苏台、婴儿保暖箱、新生儿呼吸机、喉镜、气管插管等。
新生儿急救设备
吸引器、输液泵、氧气瓶、急救箱、担架等。
急救辅助设备
急救药品标准化储备
急救辅助药品
局麻药、消毒剂、止痛药、电解质平衡剂等。
03
肾上腺素、地塞米松、维生素K、抗生素、急救补液等。
02
新生儿急救药品
产妇急救药品
催产素、止血药、升压药、抗过敏药、心肺复苏药等。
01
设备日常检查维护
定期检查
每天对所有急救设备进行检查,确保其处于完好状态。
01
定期维护
按照设备说明书进行定期维护,更换易损件,确保设备可靠性。
02
消毒处理
每次使用后,对设备进行严格消毒处理,防止交叉感染。
03
05
危重孕产妇转运规范
转运风险评估标准
根据孕产妇病情,综合评估转运风险,包括生命体征、胎心率、宫缩等情况。
病情评估
医疗设备
转运人员
确保转运设备齐全,包括监护仪、呼吸机、急救药品等,并确认设备处于良好状态。
确保转运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