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胎儿死亡病历自评报告范文.docx
文件大小:23.71 KB
总页数:9 页
更新时间:2025-06-07
总字数:约3.17千字
文档摘要

胎儿死亡病历自评报告范文

一、病历基本信息

患者[姓名],[年龄]岁,因“停经[X]周,自觉胎动减少[X]天”于[入院日期]入院。患者平素月经规律,末次月经[具体日期],预产期[具体日期]。孕期定期产检,唐筛、四维超声等检查未见明显异常。此次因自觉胎动减少就诊,门诊以“胎儿窘迫?”收入院。

二、诊疗经过

(一)入院检查

1.体格检查:体温36.5℃,脉搏80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10/70mmHg。心肺听诊无异常,腹膨隆,宫高[X]cm,腹围[X]cm,胎位LOA,胎心120次/分,可及不规则宫缩。

2.辅助检查

-超声检查:胎儿双顶径[X]cm,头围[X]cm,腹围[X]cm,股骨长[X]cm,羊水指数[X]cm,胎儿生物物理评分[X]分,提示胎儿宫内生长受限,羊水偏少。

-胎心监护:NST无反应型,基线变异减少,有频发晚期减速。

(二)初步诊断

1.孕[X]周,G[X]P[X],LOA

2.胎儿窘迫

3.胎儿宫内生长受限

4.羊水过少

(三)治疗措施

入院后立即给予左侧卧位、吸氧、静脉补液等对症支持治疗,同时完善相关检查,包括血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血型、传染病筛查等。考虑胎儿窘迫,有剖宫产指征,向患者及家属充分交代病情,告知剖宫产的必要性及可能出现的风险,患者及家属表示理解并签字同意手术。

于[手术日期]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剖宫产术,术中见羊水Ⅲ度污染,量约[X]ml,以LOA位娩出一男婴,体重[X]g,Apgar评分1分钟0分,5分钟0分,经积极抢救无效,于[死亡时间]宣布死亡。术后给予预防感染、促进子宫收缩等治疗,患者恢复良好,于[出院日期]出院。

三、死亡原因分析

(一)直接原因

胎儿窘迫是导致胎儿死亡的直接原因。从胎心监护结果来看,NST无反应型,基线变异减少,有频发晚期减速,提示胎儿存在严重的宫内缺氧。超声检查显示羊水过少,胎儿生物物理评分低,进一步加重了胎儿缺氧的程度。剖宫产术中见羊水Ⅲ度污染,说明胎儿在宫内已经存在严重的窘迫情况。

(二)间接原因

1.胎儿宫内生长受限:胎儿双顶径、头围、腹围及股骨长均低于同孕周胎儿的正常范围,提示胎儿宫内生长受限。胎儿生长受限可导致胎儿储备能力下降,对缺氧的耐受性降低,容易发生胎儿窘迫。

2.羊水过少:羊水指数低于正常范围,羊水过少可导致胎儿肢体与羊膜紧贴,胎儿活动受限,同时也影响了胎儿的气体交换和营养物质的供应,加重了胎儿缺氧的程度。

(三)可能存在的其他因素

1.胎盘因素:胎盘功能减退、胎盘早剥、前置胎盘等胎盘因素可影响胎儿的血液供应和营养物质的交换,导致胎儿窘迫。虽然术中未发现明显的胎盘异常,但不能排除胎盘微小梗死、胎盘血管病变等情况。

2.脐带因素:脐带绕颈、脐带打结、脐带脱垂等脐带因素可导致胎儿血运受阻,引起胎儿窘迫。术中未发现明显的脐带异常,但不排除脐带隐性脱垂、脐带扭转等情况。

3.母体因素:孕妇患有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慢性肾炎等疾病,可影响胎盘的血液灌注,导致胎儿缺氧。该患者孕期产检未见明显异常,但不能排除隐匿性疾病的可能。

四、诊疗过程评估

(一)诊断方面

1.入院时根据患者的症状(自觉胎动减少)、体征(胎心异常)及辅助检查(超声、胎心监护)结果,初步诊断为胎儿窘迫、胎儿宫内生长受限、羊水过少,诊断明确。

2.诊断过程中,对胎儿窘迫的严重程度评估基本准确,及时采取了剖宫产手术,符合诊疗规范。

(二)治疗方面

1.入院后立即给予左侧卧位、吸氧、静脉补液等对症支持治疗,措施得当,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胎儿的缺氧状况。

2.及时完善相关检查,明确手术指征,向患者及家属充分交代病情,取得患者及家属的理解和配合,进行剖宫产手术,手术时机把握基本合理。

3.术后给予预防感染、促进子宫收缩等治疗,患者恢复良好,说明术后治疗措施有效。

(三)不足之处

1.对胎儿宫内生长受限和羊水过少的重视程度不够。虽然孕期产检未见明显异常,但在发现胎儿生长受限和羊水过少后,没有进一步深入分析原因,采取更积极有效的治疗措施,如加强营养支持、改善胎盘循环等。

2.对胎儿窘迫的监测不够严密。入院后仅进行了一次胎心监护,没有动态观察胎心变化情况,对于胎儿窘迫的发展过程评估不足。

3.术前讨论不够充分。在决定行剖宫产手术前,虽然对手术的必要性及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了充分交代,但对于胎儿预后的评估不够准确,没有充分考虑到胎儿死亡的可能性,导致患者及家属在胎儿死亡后难以接受。

五、经验教训总结

(一)加强孕期管理

1.提高对胎儿宫内生长受限和羊水过少的认识,加强孕期产检,及时发现并处理胎儿生长发育异常情况。对于有高危因素的孕妇,如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等,应增加产检次数,密切监测胎儿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