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讲人:
日期:
小儿腹泻治疗
CATALOGUE
目录
01
疾病概述
02
诊断标准
03
治疗原则
04
常用药物说明
05
家庭护理指导
06
预防与健康教育
01
疾病概述
定义与临床表现
01
定义
小儿腹泻是一组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腹泻为主的疾病。
02
主要临床表现
大便次数增多和性状改变,可伴有发热、呕吐、腹痛等症状及不同程度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
常见病因分类
病毒感染
人类轮状病毒及其他肠道病毒。
细菌感染
致病性大肠杆菌、产毒性大肠杆菌、出血性大肠杆菌、侵袭性大肠杆菌以及鼠伤寒沙门氏菌、空肠弯曲菌、耶氏菌、金葡菌等。
寄生虫和真菌感染
如肠道内寄生虫和真菌等。
非感染因素
肠道外感染、滥用抗生素所致的肠道菌群紊乱、过敏、喂养不当及气候因素等。
流行病学特征
2岁以下婴幼儿。
易感人群
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也可通过污染的水源和食物传播。
传播途径
多发于夏季及季节交替时。
季节性
02
诊断标准
大便次数及性状
可能伴有发热、呕吐、腹痛、脱水等症状。
伴随症状
病程特点
病程通常在2周以内,迁延不愈者可能引发慢性腹泻。
大便次数增多,排稀便或水样便,可带黏液或血丝。
临床诊断依据
实验室检查方法
粪便常规检查
观察粪便的性状、颜色、红细胞、白细胞等,以初步判断病因。
01
病原学检查
通过粪便培养、病毒检测等方法,确定腹泻的病原。
02
血液检查
检测血常规、电解质、血气分析等,评估患儿的脱水程度和酸碱平衡状况。
03
鉴别诊断要点
与细菌性痢疾鉴别
与过敏性腹泻鉴别
与生理性腹泻鉴别
细菌性痢疾常有脓血便,伴有里急后重,粪便镜检可见大量红细胞、白细胞及吞噬细胞。
生理性腹泻多见于6个月以下的婴儿,外观虚胖,常有湿疹,出生后不久即出现腹泻,但除大便次数增多外,无其他症状,不影响生长发育。
过敏性腹泻多发生于添加辅食后,有过敏史,表现为反复腹泻,粪便中含有黏液和血丝,停用过敏食物后症状可缓解。
03
治疗原则
补液治疗方案
口服补液
适用于轻度至中度脱水,选用口服补液盐(ORS)分次给予。
静脉补液
补液量
重度脱水或呕吐严重无法口服补液者,需静脉补液以恢复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
根据脱水程度、年龄、体重及排便情况调整,遵循“先快后慢、先浓后淡、先盐后糖”的原则。
1
2
3
继续饮食
除非严重呕吐,一般不需禁食,继续喂养以满足生理需要,缩短腹泻时间。
选择易消化食物
如稀粥、面条、藕粉等,避免食用高纤维、高脂肪及高糖食物。
少量多餐
每次进食量应减少,但可增加餐次,以减轻肠道负担。
暂停辅食
对于添加辅食的婴幼儿,腹泻期间可暂停新的辅食,待腹泻好转后再逐渐添加。
饮食管理策略
药物使用规范
抗生素
对于明确为细菌感染的腹泻,如细菌性肠炎、痢疾等,应遵医嘱使用抗生素治疗,避免滥用。
肠黏膜保护剂
如蒙脱石散,可吸附肠道内有害物质及病原体,保护肠黏膜,缩短腹泻病程。
微生物制剂
如益生菌,可调节肠道菌群,促进肠道功能恢复,但需注意与抗生素间隔2-3小时服用。
禁用止泻剂
避免使用强效止泻剂,如洛哌丁胺等,以免抑制肠道动力,加重症状。
04
常用药物说明
口服补液盐应用
口服补液盐(ORS)的作用
注意事项
服用方法
预防和治疗轻中度脱水,补充腹泻引起的水分和电解质损失。
根据孩子的年龄和脱水程度,按照包装上的剂量说明进行配制和服用。
避免与牛奶或其他饮料混合,以免降低效果;服用后请观察孩子的尿量、眼泪和皮肤弹性等指标,以评估脱水是否得到缓解。
止泻药物选择
吸附肠道内有害物质及病原体,保护肠黏膜,减轻腹泻症状。
蒙脱石散
调节肠道菌群平衡,促进有益菌生长,缩短腹泻病程。
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
止泻药物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避免滥用导致肠道菌群紊乱或药物耐药性。
注意事项
细菌感染性腹泻
如由阿米巴原虫等引起的腹泻,也需要使用特定的抗生素治疗。
寄生虫感染性腹泻
注意事项
非感染性腹泻(如病毒性腹泻、过敏性腹泻等)不宜使用抗生素,以免加重肠道菌群紊乱;使用抗生素时,需严格按照医生的指示使用,避免滥用和耐药性的产生。
如由致病性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引起的腹泻,需要使用抗生素治疗。
抗生素使用指征
05
家庭护理指导
病情监测要点
观察大便次数与性状
记录每天大便的次数,注意大便的性状变化,如是否出现水样便、黏液便或血便等。
01
监测体温与精神状态
观察孩子的体温变化,以及精神状态是否萎靡不振、烦躁不安等。
02
识别脱水症状
注意孩子是否有口唇干燥、皮肤弹性降低、尿量减少等脱水症状,及时补充水分。
03
喂养调整建议
继续母乳喂养
对于仍在母乳喂养的患儿,应继续母乳喂养,但可适当缩短每次哺乳时间,增加哺乳次数。
选择合适的食物
遵循少量多餐原则
对于已经添加辅食的患儿,应选择易消化、富含营养的食物,如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