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新生儿输血评估标准与实施要点.pptx
文件大小:2.96 MB
总页数:27 页
更新时间:2025-06-07
总字数:约2.61千字
文档摘要

新生儿输血评估标准与实施要点

演讲人:

日期:

目录

02

实验室指标评估

01

输血适应症评估

03

输血方案制定

04

风险控制措施

05

输血后监测与记录

06

医护培训与指南

01

输血适应症评估

临床指征判断标准

急性失血

新生儿出现大量失血,导致血容量降低,需要紧急输血以维持生命体征。

01

慢性贫血

新生儿因各种原因导致的慢性贫血,如铁缺乏、溶血性疾病等,需输血纠正。

02

缺氧

新生儿因缺氧导致的红细胞破坏,造成贫血和缺氧,需输血以提高氧输送能力。

03

血红蛋白临界阈值

血红蛋白低于135g/L时,可考虑输血。

足月儿

血红蛋白低于140g/L时,可考虑输血。

早产儿

根据新生儿具体病情和医生判断,可适当放宽或缩小血红蛋白临界阈值。

特殊情况

高危因素综合评估

胎儿失血

如胎儿宫内发育迟缓、胎母输血等,可能导致新生儿贫血,需进行输血评估。

03

如母亲孕期贫血、胎盘早剥等,可能导致新生儿贫血,需进行输血评估。

02

母亲孕期并发症

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

因器官发育不成熟、营养储备不足,易出现贫血和缺氧,需进行输血评估。

01

02

实验室指标评估

反映红细胞在血液中所占比例,辅助判断贫血。

红细胞比容(Hct)

了解血小板数量,预防出血倾向。

血小板计数

01

02

03

04

评估贫血程度,判断输血需求。

血红蛋白(Hb)水平

评估感染情况,指导抗感染治疗。

白细胞计数及分类

血常规动态监测

凝血功能检测要点

凝血酶原时间(PT)

反映外源性凝血途径功能。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

反映内源性凝血途径功能。

纤维蛋白原(Fib)含量

评估纤维蛋白原水平,了解凝血功能。

凝血酶时间(TT)

反映整个凝血过程的功能。

生化指标支持依据

了解新生儿糖代谢状况,预防低血糖。

血糖水平

评估新生儿内环境稳定情况。

电解质及酸碱平衡

胆红素、转氨酶等,评估肝脏功能及代谢能力。

肝功能指标

肌酐、尿素氮等,了解肾脏排泄及代谢功能。

肾功能指标

03

输血方案制定

血液成分选择标准

6px

6px

6px

输注红细胞主要用于纠正贫血,提高携氧能力。

红细胞

输注血浆主要用于补充凝血因子和纠正华法林等抗凝药物过量引起的出血。

血浆

输注血小板主要用于预防和治疗出血,以及纠正出血引起的血小板减少。

血小板

01

03

02

冷沉淀富含纤维蛋白原、Ⅷ因子等,主要用于治疗纤维蛋白原缺乏引起的出血。

冷沉淀

04

剂量计算公式应用

红细胞剂量

根据患儿体重、血红蛋白浓度和目标血红蛋白浓度计算。

01

血小板剂量

根据患儿体表面积、血小板计数和目标血小板计数计算。

02

血浆剂量

根据患儿体重和所需凝血因子活性水平计算。

03

输注速度控制原则

一般情况下,红细胞输注速度为每分钟5-10ml/kg,根据患儿情况适当调整。

红细胞

血小板

血浆

血小板输注速度一般较快,每分钟可达患儿体重的1/10左右,以防止输注过慢引起的血小板聚集。

血浆输注速度应根据患儿情况而定,一般成人每分钟不超过1ml/kg,儿童可适当加快。

04

风险控制措施

严格掌握输血指征

新生儿输血应严格遵循临床输血指征,避免不必要的输血以降低感染风险。

输血前消毒

在输血前对输血器具、皮肤穿刺部位进行彻底消毒,减少细菌污染。

无菌操作

在输血过程中,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防止细菌进入血液。

血液制品选择

优先选择经过筛查的血液制品,确保输血的血液不含有病原体。

感染风险防控要求

输血过敏反应预案

输血前详细询问输血史和过敏史,对易过敏的新生儿进行预防性用药。

输血前预防

在输血过程中,密切观察新生儿是否出现过敏反应,如皮疹、呼吸急促等。

过敏反应监测

一旦出现过敏反应,立即停止输血,给予抗过敏治疗,并保留输血器具以便后续调查。

过敏反应处理

循环超负荷预防

输血速度控制

根据新生儿的体重、病情和输血目的,合理控制输血速度,避免过快输血导致循环超负荷。

01

输血量监测

在输血过程中,实时监测新生儿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及时调整输血量和速度。

02

预防措施

对于可能发生循环超负荷的新生儿,输血前应给予预防性的利尿、强心等药物治疗。

03

05

输血后监测与记录

呼吸频率

输血后应密切监测呼吸频率,确保呼吸平稳。

01

心率与血压

定期测量心率和血压,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02

体温监测

持续监测体温,避免输血反应引起的发热。

03

尿量与尿色

观察尿量及尿色变化,评估肾功能。

04

生命体征追踪指标

疗效评估时间节点

输血后即刻

输血后24小时内

输血后48小时

输血后一周

观察输血后即刻的生命体征变化。

重点评估输血后24小时内的疗效,包括生命体征、尿量、精神状态等。

进一步评估输血效果,确认是否需要继续输血。

评估输血对长期贫血的改善情况。

医疗文书记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