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儿童窒息家庭急救课件.pptx
文件大小:2.51 MB
总页数:27 页
更新时间:2025-06-07
总字数:约2.7千字
文档摘要

演讲人:

日期:

儿童窒息家庭急救课件

CATALOGUE

目录

01

窒息危险识别

02

急救操作流程

03

婴幼儿特殊处理

04

家庭预防措施

05

急救误区警示

06

应急资源准备

01

窒息危险识别

典型症状表现

6px

6px

6px

孩子可能出现呼吸急促或困难,表现为鼻翼扇动、肋间肌和胸骨上窝凹陷等。

呼吸急促或困难

孩子面色可能出现青紫或苍白,甚至失去意识。

面色青紫或苍白

孩子可能咳嗽无力或根本无法咳嗽,无法有效清除呼吸道异物。

咳嗽无力或无法咳嗽

01

03

02

孩子可能发出噎塞的声音,或者完全没有声音。

发出噎塞声或无声

04

高危场景判断

吃饭或玩耍时

哭泣或大笑时

睡觉时

独自玩耍时

孩子在吃饭或玩耍时,容易将食物或玩具吸入呼吸道。

孩子在哭泣或大笑时,呼吸道容易变得狭窄,导致窒息。

孩子在睡觉时,可能会因口鼻被被褥或枕头捂住而窒息。

孩子独自玩耍时,可能因无人看管而误吞异物导致窒息。

风险等级分类

孩子出现呼吸急促、咳嗽等症状,但能够自行呼吸和哭喊。

轻度窒息

孩子出现呼吸困难、面色青紫等症状,无法自行清除呼吸道异物,需要紧急处理。

中度窒息

孩子失去意识、心跳停止等严重症状,需要立即进行心肺复苏等急救措施。

重度窒息

02

急救操作流程

海姆立克步骤分解

识别窒息

快速识别患儿窒息的征象,如呼吸困难、呛咳、面色青紫等。

呼叫急救

立即呼叫其他医务人员或拨打急救电话,寻求帮助。

确定海姆立克手法

对于不同年龄段的儿童,采用不同的海姆立克手法进行急救。

手法实施

站在或跪在患儿身后,将双手环抱患儿腰部,一手握拳,拇指侧紧贴患儿腹部中线,另一手包住拳头,并用力向上、向内挤压。

婴幼儿体位调整

注意事项

在体位调整过程中,要保持患儿头低脚高的姿势,以便将异物排出。

03

将婴幼儿仰卧在硬板床上,用一手托住下颌,另一手在胸骨下部用力按压。

02

仰卧位

俯卧位

将婴幼儿放在大腿上,头低脚高,一手托住下颌,另一手在肩胛之间用力拍打。

01

持续施救要点

重复操作

观察病情

停止施救

预防措施

如一次未能将异物排出,应迅速重复操作,直至异物被排出或患儿失去反应。

在急救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儿的面色、呼吸等生命体征,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处理。

如患儿已恢复呼吸或急救人员已到达,应及时停止施救,并将患儿送往医院进一步检查治疗。

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预防儿童窒息的发生,如教育儿童不要将小物件放入口中,避免在哭闹或嬉戏时进食等。

03

婴幼儿特殊处理

背部拍击标准手法

婴幼儿呼吸道异物窒息急救时

用一只手固定婴儿头部,将其面朝下置于膝盖上,头部略低于胸部。

背部拍击位置

拍击力度

在婴儿两肩胛骨之间,用力拍击5次,每次间隔1-2秒。

拍击力度要适中,以产生震动、帮助异物排出为宜。

1

2

3

胸外按压深度控制

婴幼儿胸外按压深度约为胸廓前后径的1/3,即大约4cm左右。

婴幼儿胸外按压深度

按压频率为每分钟100-120次,按压与放松时间大致相等。

按压频率

婴幼儿胸外按压的部位为胸骨下半部,即两乳头连线正下方。

按压部位

异物取出注意事项

异物取出后

应密切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如呼吸、心跳等,并尽快送往医院接受进一步治疗。

03

不要盲目使用手指去抠取,以免将异物推入更深部位。

02

异物卡喉时

取出异物时

要轻柔、迅速,避免再次刺激患儿,造成二次损伤。

01

04

家庭预防措施

食物安全切割规范

监督儿童进食

切碎食物

避免易卡食物

教育孩子

在儿童吃东西时,要有成人监督,尤其是坚果、糖果、果冻等易造成窒息的食品。

将食物切成小块或细条,并确保儿童能轻松咀嚼和吞咽。

不要给3岁以下的孩子吃小、圆、硬的食物,如硬币、纽扣电池、小珠子等。

向孩子讲解如何正确进食和咀嚼食物,并告诫他们不要将食物放入口鼻。

选购适龄玩具

根据儿童的年龄和发育阶段,选择适合他们的玩具,避免购买过小或易碎的玩具。

检查玩具零件

在购买玩具时,仔细检查玩具的零件是否牢固,是否有易脱落的小部件。

定期维护

定期检查玩具的完好性,如有损坏或松动的零件要及时修理或更换。

避免危险玩具

避免购买带有尖锐边缘、长绳或易缠绕的玩具,以降低窒息风险。

玩具零件筛选标准

环境隐患排查清单

清理小物件

将硬币、纽扣、发夹等小物件存放在儿童触及不到的地方。

排查家具隐患

检查家具是否有突出部分或尖锐边缘,及时采取防护措施。

婴儿床防护

确保婴儿床的床栏间距合适,避免孩子头部卡住,并检查是否有其他潜在的安全隐患。

安全用电

将电线、插座等电器设备放置在儿童触及不到的地方,确保用电安全。

05

急救误区警示

抠喉可能会损伤喉部组织,造成出血、水肿等严重后果。

抠喉易损伤喉部

抠喉只能刺激咽喉部,无法真正清除堵塞在呼吸道的异物。

抠喉无法有效清除异物

抠喉刺激咽喉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