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骨折个案护理
演讲人:
日期:
目录
CATALOGUE
02
护理评估体系
03
围手术期护理措施
04
并发症防控策略
05
功能康复训练
06
出院延续护理
01
病例基础信息
01
病例基础信息
PART
07
06
05
04
03
02
01
性别:男
姓名:张XX
年龄:65岁
职业:退休工人
居住地:城市
婚姻状况:已婚
既往病史:骨质疏松症、高血压、糖尿病
患者基本情况采集
08
家族史:父亲曾患骨质疏松症
骨折类型与损伤机制
股骨颈骨折
骨折类型
摔倒后臀部着地
损伤机制
不稳定性骨折
骨折稳定性
无
并发症
影像学诊断依据
MRI检查
有助于发现隐匿性骨折和软组织损伤,如股骨颈骨折合并髋关节周围肌肉、韧带损伤
03
三维重建图像显示骨折线及碎骨片,明确骨折类型和移位情况
02
CT检查
X线片表现
股骨颈骨折线清晰可见,骨折端移位明显
01
02
护理评估体系
PART
生命体征监测要点
体温
监测患者体温变化,及时发现感染等异常情况。
01
脉搏
观察脉搏频率和强度,评估心脏功能及血容量。
02
呼吸
监测呼吸频率和深度,及时发现呼吸困难或呼吸衰竭。
03
血压
定期测量血压,评估血流动力学稳定性。
04
疼痛分级评估方法
数字评分量表(NRS)
用0-10的数字表示疼痛程度,0为无痛,10为最剧烈疼痛。
面部表情疼痛量表(FPS-R)
视觉模拟评分法(VAS)
通过患者面部表情评估疼痛程度,适用于儿童或无法表达的患者。
在一条直线上标记疼痛程度,患者根据自身感受在直线上标记。
1
2
3
肢体颜色
观察患者肢体颜色,苍白或发绀可能表示缺血或淤血。
肢体温度
比较患侧与健侧温度,温度降低可能表示血运不佳。
毛细血管充盈时间
轻压患者指甲或皮肤,观察毛细血管充盈时间,延长可能表示血液循环不良。
肢体感觉
询问患者是否有麻木、刺痛等感觉异常,以评估神经功能。
肢体血液循环观察
03
围手术期护理措施
PART
术前体位管理规范
患者术前应卧床休息,患肢置于外展中立位,避免内收、内旋和屈曲。
卧位
必要时进行患肢皮肤牵引或骨牵引,以减轻疼痛和保持关节稳定。
牵引
每2小时翻身一次,避免长期卧床导致的压疮和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
体位变换
术后疼痛干预方案
镇痛泵
对于疼痛剧烈的患者,可使用镇痛泵持续输注止痛药。
03
采用冰敷、按摩、针灸等物理方法减轻疼痛,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02
物理镇痛
药物镇痛
根据疼痛程度给予患者口服或注射止痛药,缓解切口疼痛。
01
伤口引流护理标准
保持引流通畅
定期检查引流管是否堵塞,确保伤口引流通畅,防止积血和感染。
01
引流液观察
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状和量,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02
伤口清洁
每天对伤口进行清洁和消毒,保持伤口干燥和清洁,预防感染。
03
04
并发症防控策略
PART
深静脉血栓预防措施
抬高患肢,利用重力作用促进血液回流;早期活动,促进血液循环。
基本预防措施
机械预防措施
药物预防措施
使用间歇性充气加压装置,如气压治疗仪,通过周期性充放气,达到预防血栓的目的。
根据患者病情和医嘱,使用抗凝药物,如低分子肝素等,降低血液粘稠度,预防血栓形成。
切口感染控制要点
严格备皮,清洁手术区域皮肤;术前预防性使用抗生素,降低感染风险。
术前准备
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保持手术器械和敷料清洁;手术室环境要清洁、干燥、通风良好。
术中管理
定期更换敷料,保持切口清洁干燥;密切观察切口情况,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术后护理
关节僵硬康复预案
早期活动
药物治疗
物理治疗
康复训练
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早期功能锻炼,促进关节功能恢复。
如热敷、按摩等,可软化关节周围组织,促进关节活动。
对于疼痛较明显的患者,可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等缓解疼痛,有利于康复。
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训练计划,逐步增加关节活动范围和强度,促进关节功能全面恢复。
05
功能康复训练
PART
早期被动活动方案
踝关节背伸、跖屈活动
每天进行多次,每次10-15分钟,以增加关节活动度。
膝关节屈伸活动
肌肉按摩
每天进行2-3次,每次10-15分钟,以防止膝关节僵硬。
对患肢进行轻柔的肌肉按摩,有助于缓解疼痛,促进血液循环。
1
2
3
中期负重训练计划
站立训练
在医护人员协助下,逐渐增加患肢负重,以提高腿部肌肉力量。
01
平衡训练
在平行杠内进行平衡训练,加强患肢的稳定性和协调性。
02
步行训练
在医护人员监护下,逐渐进行步行训练,提高患肢负重能力和行走能力。
03
后期行走能力重建
在平坦的地面上进行行走练习,逐渐提高行走速度和稳定性。
行走练习
在有人陪同的情况下,进行上下楼梯训练,提高患肢的灵活性。
上下楼梯训练
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功能性训练,如跑步、跳跃等。
功能性训练
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