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骨科护理方案
演讲人:
日期:
目录
CATALOGUE
中医骨科护理概述
护理评估与诊断规范
常见护理技术操作
病症专项护理方案
康复与生活指导
护理质量监控
01
中医骨科护理概述
PART
骨科病症中医理论基础
骨伤科疾病分类
辨证施治
病因病机
筋骨并重
骨折、筋伤、骨病三大类,辨证施治是关键。
外伤、内伤、慢性劳损等因素导致气血不和、脏腑失调。
根据患者症状、体征、病因等,采用望、闻、问、切四诊合参。
骨骼与软组织并重,治疗需兼顾二者,以恢复功能为主。
护理原则与整体观应用
整体观念
根据患者整体状况,综合运用中医护理方法,调整脏腑功能。
01
辨证施护
根据疾病不同阶段,采取相应护理措施,如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
02
筋骨并重
筋骨并重,治疗时要注重骨骼与软组织的协调与平衡。
03
预防为主
强调预防,加强功能锻炼,提高患者自身抵抗力。
04
筋骨并重治疗理念
筋骨并重原则
在治疗骨折、筋伤等疾病时,既要治疗骨骼,也要治疗软组织。
筋骨并重实践
采用中药内服、外敷、针灸、推拿等多种方法,促进筋骨修复。
筋骨并重康复训练
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功能锻炼,促进关节功能恢复,防止肌肉萎缩。
筋骨并重预防复发
加强功能锻炼,提高身体素质,预防筋骨疾病复发。
02
护理评估与诊断规范
PART
望诊
观察患者神志、姿态、皮肤颜色、舌苔和舌质等,了解疾病性质和病情轻重。
闻诊
听患者声音、闻气味,判断疾病寒热虚实。
问诊
询问患者症状、病史、生活习惯等,掌握疾病发生发展情况。
切诊
通过脉诊、按诊等手法,探查疾病在体内的反应和部位。
四诊合参辨证方法
骨伤局部与全身辨证分型
辨证施护
根据辨证结果,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如固定、复位、药物治疗、食疗等。
03
根据患者整体状况,包括体质、年龄、病因、病程等,确定疾病性质和证型。
02
全身辨证
局部辨证
根据骨折部位、类型、移位情况,结合局部肿胀、疼痛、功能障碍等症状,判断病情轻重缓急。
01
风险分级与禁忌症筛查
01
风险分级
根据患者病情、年龄、身体状况等,评估护理风险,划分为不同等级,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
02
禁忌症筛查
根据中医理论,结合患者实际情况,筛查出不适宜进行某种护理操作的禁忌症,避免不良反应和意外情况的发生。
03
常见护理技术操作
PART
中药外敷与熏洗技术
将药物研成粉末,调成糊状或制成药膏直接敷于患处。这种方法通过皮肤吸收药物,达到舒筋活血、消肿止痛、祛风散寒等效果。
中药外敷
将药物煮沸后产生的蒸汽熏洗患处,或用药液浸泡患部。这种方法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疼痛、舒筋活络、消肿化瘀。
中药熏洗
手法按摩
通过按、揉、推、拿等手法作用于人体特定部位,以舒筋活络、行气活血、解痉止痛。
理筋技巧
通过手法理顺肌筋,使其恢复正常的形态和功能,包括弹拨、拔伸、牵拉等。
手法按摩与理筋技巧
艾灸与拔罐适应症
艾灸
点燃艾条或艾柱,熏烤人体的穴位或患处,通过温热刺激和药物作用达到温经散寒、行气活血、通络止痛等效果。
01
拔罐
在罐内形成负压,吸附在皮肤上,造成局部充血或瘀血,以达到通经活络、行气活血、消肿止痛、祛风散寒等作用。
02
04
病症专项护理方案
PART
骨折患者三期辨证护理
初期护理
以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为主,局部制动,避免过度活动,同时加强营养,促进骨折愈合。
01
中期护理
以和营止痛、接骨续筋为主,适当进行关节活动,防止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
02
后期护理
以补益肝肾、强壮筋骨为主,加强功能锻炼,促进关节功能恢复。
03
腰椎间盘突出症康复管理
卧床休息,减轻腰椎负担,同时进行局部理疗和药物治疗,缓解疼痛。
急性期康复管理
加强腰背部肌肉锻炼,提高腰椎稳定性,同时避免久坐和弯腰等诱发因素。
缓解期康复管理
注意腰部保暖,避免过度劳累,定期进行康复锻炼和检查。
预防复发
药物治疗
采用中药内服和外用相结合的方法,以活血化瘀、通络止痛为主。
骨关节炎中医调护要点
针灸与推拿
通过针灸和推拿手法,疏通经络,调和气血,缓解疼痛和肌肉紧张。
日常调护
注意保暖,避免关节受凉,减少关节负重和过度使用,适当进行关节锻炼。
05
康复与生活指导
PART
功能锻炼分期方案
后期锻炼
以恢复肢体功能为主,如加强肌肉力量、关节活动度和协调性训练,逐渐恢复正常生活和工作。
03
加强肌肉收缩和关节活动度,如小幅度屈曲、伸展等,避免过度运动和损伤。
02
中期锻炼
初期锻炼
以活动肢体关节、舒筋活络为主,如伸展、旋转等轻柔动作,逐渐增加肌肉力量和关节活动度。
01
药膳食疗配伍建议
补气养血
食用富含优质蛋白质、铁、维生素等营养素的食物,如瘦肉、动物肝脏、红枣等,以促进骨折愈合和身体恢复。
活血化瘀
强筋壮骨
适量食用具有活血化瘀作用的食物,如山楂、桃仁、红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