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颌骨骨折的护理规范.pptx
文件大小:5.09 MB
总页数:27 页
更新时间:2025-06-07
总字数:约2.77千字
文档摘要

颌骨骨折的护理规范

演讲人:

日期:

目录

CATALOGUE

02

临床表现与诊断

03

治疗基本原则

04

围手术期护理

05

并发症防控

06

延续护理管理

01

疾病概述

01

疾病概述

PART

颌骨骨折定义与分类

01

定义

颌骨骨折是指颌骨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发生的断裂或移位,包括上颌骨骨折和下颌骨骨折。

02

分类

根据骨折部位、类型及损伤程度,颌骨骨折可分为线性骨折、粉碎性骨折、开放性骨折等多种类型。

常见致伤原因分析

交通事故

暴力事件

跌倒

骨质疏松

是颌骨骨折的主要原因之一,特别是摩托车事故、汽车事故等。

跌倒时面部着地或遭受外力冲击,如拳击、足球等运动。

如斗殴、枪伤等,也可导致颌骨骨折。

老年人因骨质疏松,骨骼强度降低,轻微外力即可导致骨折。

颌面骨由上颌骨、下颌骨、颧骨等多个骨骼组成,结构复杂且脆弱,易受伤。

牙齿与颌骨紧密相连,牙齿受到外力冲击时,容易将力量传递到颌骨,导致骨折。

面部软组织包括肌肉、皮肤、脂肪等,对颌骨起保护作用,但遭受外力冲击时,也容易受损。

颌骨是咀嚼、吞咽、呼吸等功能的重要支撑结构,骨折后会对这些功能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解剖结构关联性

颌面骨结构

牙齿与颌骨关系

面部软组织

颌骨生理功能

02

临床表现与诊断

PART

骨折后局部可出现肿胀,且可能伴随皮肤瘀斑。

肿胀

颌骨骨折可能影响牙齿的稳定性,导致牙齿松动或脱落。

牙齿松动或脱落

01

02

03

04

骨折后最直观的感受,疼痛程度与骨折严重程度及范围有关。

颌骨部位疼痛

骨折后牙齿的咬合关系可能发生改变,无法正常咬合。

咬合不良

典型症状与体征识别

影像学检查方法

X线片

常用的检查手段,可清晰显示骨折部位、类型及移位情况。

CT检查

MRI检查

对于复杂的颌骨骨折,CT检查能提供更详细的三维图像,有助于诊断。

虽然MRI在骨折诊断中不如CT常用,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如怀疑软组织损伤时,MRI可能具有更高的诊断价值。

1

2

3

骨折严重程度评估

骨折类型

并发症情况

骨折部位

根据骨折的形态和骨折线的走向,可分为不同类型,如线性骨折、粉碎性骨折等。

颌骨骨折可发生在上颌骨、下颌骨等不同部位,不同部位的骨折对功能和外观的影响也不同。

评估是否有牙齿损伤、软组织损伤、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这些并发症的处理将直接影响骨折的预后。

03

治疗基本原则

PART

保守治疗适应证

轻微骨折

无明显移位的线性骨折或嵌顿性骨折。

01

儿童骨折

儿童骨骼发育未成熟,对骨折的愈合能力和塑形能力强。

02

无明显移位

骨折端稳定,无明显移位,不会导致功能障碍或畸形愈合。

03

全身情况差

患者全身状况差,无法耐受手术。

04

手术复位固定指征

开放性骨折

皮肤破裂、骨折端与外界相通,需及时清创缝合。

移位明显

手法复位无法达到功能复位或解剖复位要求。

粉碎性骨折

骨碎片多,手法复位困难,需手术复位固定。

合并神经血管损伤

骨折合并神经、血管等重要组织损伤,需手术探查修复。

口腔科

颌骨骨折常涉及牙齿、牙周组织等口腔结构,需口腔科医师参与诊断和治疗。

耳鼻喉科

上颌骨骨折可能影响鼻腔、鼻窦等结构,需耳鼻喉科医师协助诊断和治疗。

眼科

眶周骨折可能影响视力、眼球运动等,需眼科医师协助诊断和治疗。

神经外科

颌面部骨折可能合并颅脑损伤,需神经外科医师协助诊断和治疗。

多学科协作模式

04

围手术期护理

PART

术前口腔准备要点

6px

6px

6px

指导患者进行全面的口腔卫生清洁,包括刷牙、漱口等。

口腔卫生宣教

根据医嘱给予患者术前用药,如抗生素、止痛药等。

术前用药

使用消毒液对口腔进行清洁,以降低感染风险。

口腔清洁

01

03

02

评估患者的全身状况及手术风险,制定针对性的护理计划。

术前评估

04

术后气道管理策略

保持呼吸道通畅

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防止窒息。

密切观察呼吸状况

定期测量呼吸频率、深度,及时发现并处理呼吸困难。

吸氧

给予患者持续低流量吸氧,以改善呼吸状况。

疼痛管理

采取有效的疼痛管理措施,如药物治疗、物理疗法等,减轻患者疼痛。

定期清洁固定装置及其周围区域,防止感染。

保持口腔清洁

嘱患者避免过度张口、咀嚼硬物等,防止固定装置受力脱落。

避免受力

01

02

03

04

确保固定装置稳固、无松动。

定期检查固定装置

根据患者恢复情况,定期复诊,及时调整固定装置。

定期复诊

颌间固定装置维护

05

并发症防控

PART

指导患者保持口腔卫生,避免口腔感染,减少口腔细菌数量。

对开放性伤口进行清创消毒,减少感染风险。

根据伤口情况合理使用抗生素,预防和控制感染。

对于口腔内积血、积液等情况,及时引流处理,避免细菌滋生。

感染风险控制措施

口腔卫生宣教

伤口消毒

合理使用抗生素

引流处理

咬合关系异常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