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骨折的作业治疗.pptx
文件大小:3.45 MB
总页数:27 页
更新时间:2025-06-07
总字数:约2.84千字
文档摘要

骨折的作业治疗

演讲人:

日期:

CONTENTS

目录

01

基础概念与目标

02

功能评估方法

03

治疗技术应用

04

辅具适配与训练

05

并发症预防管理

06

回归社会支持

01

基础概念与目标

骨折愈合阶段划分

骨折部血肿吸收,骨折端纤维连接,逐渐形成肉芽组织。

血肿机化期

骨折断端有骨痂形成,骨折线逐渐模糊。

原始骨痂形成期

原始骨痂中的新生骨小梁逐渐增加,骨折部位形成骨性连接,逐渐恢复正常骨结构。

骨痂改造塑形期

作业治疗核心作用

6px

6px

6px

通过作业治疗促进骨折部位的血液循环,加速骨折愈合。

促进骨折愈合

预防骨折后可能出现的关节僵硬、肌肉萎缩等并发症。

预防并发症

通过关节活动度训练、肌肉力量训练等,恢复关节功能和肌肉力量。

恢复关节功能

01

03

02

通过作业治疗,逐步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

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04

康复目标设定原则

个性化原则

根据患者的骨折类型、程度、手术情况和康复需求,制定个性化的康复目标。

01

循序渐进原则

康复目标应按照治疗进程和患者恢复情况逐步调整,逐步提高训练难度。

02

全面性原则

康复目标应包括恢复关节功能、肌肉力量、协调性和生活自理能力等多方面内容。

03

02

功能评估方法

上肢功能评估指标

关节活动范围(ROM)

评估上肢各关节的活动范围,如肩关节前屈、后伸、内收、外展等,肘关节屈曲、伸展,腕关节掌屈、背伸等。

肌力评估

关节稳定性评估

评估上肢主要肌肉群的肌力,如肩部的三角肌、冈上肌,肘部的肱二头肌、肱三头肌,前臂的旋前圆肌、旋后圆肌等。

检查上肢各关节在主动和被动运动中的稳定性,如肩锁关节脱位、肘关节内外翻等。

1

2

3

日常生活能力量表

进食能力

洗漱能力

穿衣能力

排便与沐浴能力

能否自主使用餐具进食,如用筷子、勺子等。

能否独立完成洗脸、刷牙、梳头等日常洗漱活动。

能否独立穿脱衣物,包括上衣、裤子、袜子等。

能否独立完成排便和沐浴活动。

疼痛与关节活动度测量

疼痛评估

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数字评分法(NRS)等评估患者疼痛程度。

01

关节活动度测量

使用关节量角器或测量工具,对患者上肢各关节进行主动和被动活动度的测量,以评估关节僵硬程度和功能状况。

02

03

治疗技术应用

早期保护性训练

在不引起疼痛的情况下,进行关节的主动和被动活动,以防止关节僵硬和肌肉萎缩。

关节活动度训练

通过肌肉的等长收缩,提高肌肉的张力和耐力,预防肌肉萎缩。

肌肉等长收缩训练

使用支具或夹板将受伤部位固定在功能位,以促进愈合和保护受伤组织。

功能位保护

通过逐渐增加阻力的方式,增强受伤部位的肌肉力量,提高关节稳定性。

中期渐进性抗阻训练

肌肉力量训练

进行平衡和协调训练,提高身体在受伤部位的稳定性和灵活性,减少再次受伤的风险。

平衡和协调训练

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设计具有针对性的功能性活动,如行走、上下楼梯等,促进受伤部位的恢复和功能重建。

功能性活动训练

后期功能重塑策略

通过持续的训练,提高受伤部位的肌肉耐力,使其能够应对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挑战。

肌肉耐力训练

精细活动训练

心理康复

针对受伤部位进行精细活动训练,如手指的灵活性训练、手眼协调训练等,以提高患者的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

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提供心理支持和康复指导,帮助患者克服心理障碍,恢复自信和积极性。

04

辅具适配与训练

支具选择标准

6px

6px

6px

确保支具在活动中的稳定性,避免进一步伤害。

稳定性

支具应能支持患肢或部位,使其保持正确的姿势和功能。

功能性

支具应与患者的身体轮廓相适应,避免压迫和不适。

舒适度

01

03

02

选用轻便、透气、耐用的材料,便于清洁和消毒。

材质

04

适应性工具使用方法

逐步适应

让患者逐步适应和使用工具,避免一开始就使用复杂的工具。

01

个性化调整

根据患者的具体需求和情况,调整工具的使用方式和频率。

02

安全性

在使用工具时,确保患者的安全,避免跌倒、碰撞等危险。

03

康复训练

结合适应性工具,制定康复训练计划,促进患肢功能的恢复。

04

辅具阶段性调整方案

初期阶段

使用较为稳定和支撑性强的辅具,如石膏、矫形器等,以固定和保护患肢。

中期阶段

后期阶段

随着患肢功能的恢复,逐渐使用更加轻便和功能性的辅具,如拐杖、助行器等,以辅助行走和日常生活。

患肢功能基本恢复,可适当减少辅具的使用,进行更加自由的活动。同时,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随时对辅具进行调整和优化。

1

2

3

05

并发症预防管理

关节僵硬干预措施

通过关节松动术、关节体操等方法,维持和恢复关节活动度,防止关节僵硬。

关节活动度训练

通过肌肉收缩和舒张,增强肌肉力量,提高关节稳定性,防止关节僵硬。

肌肉力量训练

采用物理疗法、按摩等方法,促进血液循环,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