卒中康复护理演讲人:日期:
目?录CATALOGUE02急性期护理重点01疾病概述与康复理念03恢复期功能训练04并发症预防管理05心理与社会支持06长期康复管理
疾病概述与康复理念01
卒中定义与病理机制01卒中定义卒中是指脑血管发生堵塞或破裂,导致脑组织缺血或出血性损伤,进而引发一系列临床表现的疾病。02病理机制卒中的病理基础是脑血管病变,包括动脉硬化、血栓形成、脑血管瘤等,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神经细胞受损甚至死亡。
康复介入时间窗卒中后早期即开始康复治疗,一般在患者病情稳定后的数天至一周内开始,可减轻症状、预防并发症、促进恢复。在卒中发生后数周内,患者需接受全面、系统的康复治疗,包括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语言治疗等,以恢复受损功能。卒中后数月至一年内进行的康复治疗,旨在进一步改善患者的功能状况,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早期康复急性期康复恢复期康复
三级康复体系框架一级康复在卒中急性期,患者需在综合医院神经内科或卒中单元进行康复治疗,由专业的康复团队提供全面的医疗和康复服务。二级康复三级康复患者病情稳定后,可转至康复医院或康复中心进行进一步康复治疗,以恢复患者的各项功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在社区或家庭进行的康复治疗,旨在巩固前两级康复治疗的成果,进一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自理能力。123
急性期护理重点02
体位管理与关节保护保持患侧肢体处于功能位,防止关节变形和肌肉萎缩。良肢位摆放定时翻身,防止压疮和肺部感染;拍背促进痰液排出。翻身与拍背在无痛范围内进行关节的被动活动,防止关节僵硬和挛缩。关节被动活动
生命体征动态监测循环系统监测监测心率、血压等循环系统指标,确保心脏功能稳定。03通过颅内压监测设备,实时监测颅内压变化,预防脑疝等并发症。02颅内压监测神经功能监测密切观察患者意识、瞳孔、肌力等变化,及时发现病情变化。01
早期被动运动实施床上被动运动在床上进行肢体被动运动,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痉挛。01站立与行走训练根据患者病情和体力,逐步进行站立和行走训练,提高患者自理能力。02日常生活活动训练逐步让患者参与日常生活活动,如穿衣、吃饭等,提高生活自理能力。03
恢复期功能训练03
利用反射抑制模式,通过头、肩胛、骨盆等关键点的控制,抑制异常的姿势和运动模式。运动功能重建策略(Bobath技术)通过抑制异常姿势和模式,促进正常姿势的发育和恢复通过平衡反应和翻身的训练,提高患者的身体平衡能力和稳定性,为站立和步行打下基础。促进平衡反应和翻身鼓励患者进行主动运动,并通过各种感觉刺激和运动反馈,促进自我调节和自我控制能力。强调主动运动和自我调节
通过让患者听、说、读、写等多种方式,刺激语言中枢的恢复和提高口语表达能力。语言障碍阶梯训练口语表达和理解能力的训练包括注意力、记忆力、思维等方面的训练,提高患者的认知能力,促进语言的理解和表达。认知能力的训练结合日常生活场景,进行实用交流能力的训练,如问路、购物、打电话等,提高患者的社交能力和自信心。实用交流能力的训练
吞咽功能评估与训练通过观察患者的吞咽动作、食物在口腔中的运送情况、是否有咳嗽或噎住等现象,评估患者的吞咽功能。包括口腔肌肉的训练、吞咽动作的训练、食物的选择和调节等,以提高患者的吞咽能力和安全性。对于存在误吸和误咽风险的患者,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如改变食物性状、调整进食姿势等,以减少误吸和误咽的发生。吞咽功能的评估吞咽训练预防误吸和误咽
并发症预防管理04
定期翻身拍背每天至少翻身一次,以减少肺部痰液积聚。01保持呼吸道通畅鼓励患者咳嗽、深呼吸,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02口腔卫生管理定期清洁口腔,减少细菌滋生。03合理使用抗生素遵医嘱使用抗生素,避免滥用导致耐药性增加。04肺部感染防控措施
深静脉血栓筛查方案评估患者风险根据患者年龄、手术史、卧床时间等因素评估深静脉血栓发生风险。定期检查定期进行下肢静脉超声检查,以便及时发现深静脉血栓。预防性抗凝治疗根据患者病情和医生建议,给予预防性抗凝药物。弹力袜使用根据患者情况,穿医用弹力袜预防深静脉血栓。
肩手综合征干预手段在康复师指导下进行关节活动训练,避免关节僵硬。关节活动训练如超声波、短波等物理疗法,有助于缓解疼痛和肌肉紧张。物理治疗使用止痛药、抗炎药等药物减轻疼痛和炎症。药物治疗避免过度使用患侧上肢,保持良好姿势和动作习惯。预防措施
心理与社会支持05
卒中后抑郁识别方法识别抑郁症状观察患者是否出现情绪低落、失去兴趣、睡眠障碍、食欲改变、精力减退等症状。01心理评估量表使用专业心理评估量表,如HAMD、BDI等,进行抑郁程度评估。02定期筛查定期进行卒中后抑郁筛查,及时发现患者心理问题。03
家庭照护者技能培训紧急情况处理掌握癫痫发作、呼吸困难等紧急情况的识别与处理。03学习如何与患者沟通、提供情感支持,以及应对自身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