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脑卒中的康复.ppt
文件大小:17.69 MB
总页数:10 页
更新时间:2025-06-07
总字数:约6.69千字
文档摘要

治疗的目的就是缓解痉挛,导入选择性的运动模式。增加自动、随意地完成选择性运行动。分析:哪些部位的肌张力应该减少?哪些部位的肌张力应该增强?应该提高哪些部位的稳定性?应该抑制哪些姿势模式或运动反应?应该易化哪些姿势反应和运动模式?哪些精细动作需要先行训练,以何种顺序和何种方法进行。在全面评价的基础上选择抑制和易化技术FES、矫形器、注射技术、手术抑制下肢痉挛自我被动伸张法抑制下肢痉挛膝手位、跪位牵伸助力活动改善期康复训练促进选择性运动和速度运动更好地恢复,同时继续抑制肌肉痉挛。运动训练按照人类运动发育规律,由简—繁,易—难。翻身→坐→坐位平衡→双体立位平衡→单膝立位平衡→坐位→站立平衡→步行,大多数病人可越膝立位和跪行阶段。改善期能力目标1、能对患者进行耐力训练2、能对患者进行协调性训练3、能对患者进行改善步态的训练4、患者大部分日常生活活动自理坐起和坐位平衡训练坐位平衡转移训练上肢及手功能训练:①肩关节和肩带的活动;②肘关节活动;③腕关节屈伸及挠、尺侧偏移;④掌指、指间关节各的活动;⑤手的灵活性、协调性和精细动作训练。强迫治疗、运动想象治疗-向前伸触及物体,不能让手臂掉下来,不允许肘屈曲,除非由于物体位置的需要,确保患者前伸时肩关节外旋-患者有前伸肩内旋倾向)-将患者手放在治疗床上或维持手压在墙上(不允许肘屈曲,不允许手从墙上滑下来)-用腕关节控制,将玻璃杯抬起和放下(要求前臂处于中立位,训练中要用桡侧偏移不能屈肘)-患侧手指握持圆筒试着前臂旋后使物体末端接触桌面(不鼓励前臂旋前倾向)-用第三掌骨背侧压胶泥以形成压迹-鼓励在拇外展和其余手指伸展时抓握物体(避免用拇指内侧指边去抓握物体;避免用拇指屈曲来代偿掌外展;不鼓励屈腕以代偿拇指外展差)训练手的对指-用拇指和其他各个手指捡起各种小物件(确保用拇指指腹抓握物体而不是用拇指内侧缘去抓握;不要通过屈腕来放开物体)-将一个杯子里的水倒入另一个杯子中(防止肩带提高肩内旋)-从对侧肩上捡起一块小纸片以手拿起桌面上的水针对上肢的机能训练,作业疗法有许多活动项目可供选择,治疗者必须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最有效、最适合患者的作业活动项目。选择各种规格的木钉或铅笔等,拿在手中并将其上下或前后翻转,有利于提高手的灵巧性。另外,市场上出售的儿童成套玩具,都含有手的捏、插、拔、拧、转等多方面的功能,具有一定的治疗意义。进食训练站立平衡和行走训练行走训练:不宜过早进行,应在具备一定的坐位、立位平衡功能后进行。常见的异常步态划圈膝关节过伸患侧负重不充分髋膝屈曲站立训练站立平衡训练偏瘫患者行走动作的常见问题站立相:伸髋及踝背屈不充分、膝关节小范围内的屈伸控制差、骨盆过度水平偏移;摆动相:足趾离地时踝背屈不充分、膝关节屈曲范围小、躯干后仰代偿髋关节的屈曲动作、重心不敢侧移等。步行训练:①步行前准备运动。②扶持步行或平行杠内步行,然后扶杖步行(四足杖→三足杖→单足杖)到徒手步行。③改善步态的训练。④上下台阶训练。⑤复杂步行训练。下肢负重的准备训练患者取仰卧位,患膝屈曲,将小腿在床边下垂,治疗师用手将患者的足趾完全背伸,拇指在患者足背部向下压,解除膝屈曲的肌紧张,直至被动运动时无抵抗。再令患者用自己的力量将患足抬起放回治疗台,维持膝关节屈曲位。必要时治疗师对膝关节给予辅助。以上动作反复进行直至患者独立、协调地完成。这样做可以有效地抑制下肢伸肌痉挛和联带运动模式,易化下肢负重及步行所必须的分离运动。康复目标早期(一级)协助临床治疗,防止继发合并症的发生恢复期(二级)提高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期(三级)80%进行社区康复,巩固已取得的康复效果,进一步提高运动功能|交流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20%经照料中心治疗,防止严重继发性残疾、并发症发生(感染、压疮、深静脉血栓、关节挛缩、肌萎缩)局部废用废用性肌无力及肌萎缩关节挛缩废用性骨质疏松全身废用位置性低血压(直立性低血压)静脉血栓形成精神、情绪及认知的改变其他disusesyndrome康复训练理论基础1.脑控制运动而非肌肉,康复强调运动模式的改善——核心2.中枢神经系统是分等级的结构,上位中枢对下位中枢主要起抑制作用(皮层学说:脑皮质、脑干、脊髓)运动发育是从下位→上位水平的成熟过程3.应用特殊的感觉刺激可改变或易化患者的运动模式(反射学说:感觉传入信息控制运动传出信息,运动为反射综合)4.脑损伤的恢复遵循一定顺序——模仿婴儿正常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