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急救知识培训课件
演讲人:
日期:
目录
02
心肺复苏术(CPR)
01
急救基础概念
03
创伤应急处置
04
特殊场景处理
05
急救设备应用
06
培训复习与考核
01
急救基础概念
急救定义与原则
01
急救定义
急救是指在突发状况下,为了保全伤者的生命、减轻痛苦和伤害,在医疗救护人员到达之前采取的一系列紧急措施。
02
急救原则
在救援过程中,应遵循“先救命,后治伤”的原则,先处理威胁生命的情况,再处理较轻的伤情。同时,要确保自身的安全,避免不必要的伤害。
黄金救援时间范围
黄金救援时间通常指事故发生后的最初几分钟到十几分钟内,是救援效果最好的时间段。在此时间内,采取正确的急救措施可以大大提高伤者的生存率。
黄金救援时间
黄金救援时间非常宝贵,救援人员应尽可能缩短到达现场的时间,并在此时间内采取最有效的急救措施。因此,提高救援人员的专业技能和应急反应能力至关重要。
重要性
01
02
急救法律保护条款
在紧急情况下,为了救助伤者而采取的急救行为,即使造成了一定的损害,也可以依法免除法律责任。这是为了保护救援人员的合法权益,鼓励更多人在关键时刻参与急救。
急救行为免责
在救援过程中,急救人员的人身安全和合法权益应受到法律的保护。任何人不得阻挠、侮辱或者侵害急救人员的合法权益,否则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急救人员法律保护
02
心肺复苏术(CPR)
07
06
05
04
03
02
01
判断意识:轻拍患者肩膀并大声呼喊,判断患者有无意识。
确定环境安全:判断周围环境是否安全,确保自身安全。
呼救:如果患者无反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并寻求周围人帮助。
清理口腔异物:将患者头转向一侧,清除口腔内的分泌物或呕吐物。
开放气道:将患者头后仰,抬起下巴,使气道保持开放状态。
胸外按压:确定按压部位,位于胸骨下半部,两乳头连线中点,用手掌根部紧贴患者胸部,进行连续、有节奏的按压,每分钟100-120次。
人工呼吸:捏住患者鼻孔,用口完全覆盖患者口部,进行两次人工呼吸,每次吹气时间超过1秒。
成人CPR操作步骤
08
持续按压与吹气:如无自动体外除颤仪,则持续进行胸外按压与人工呼吸,比例为30:2,直至专业急救人员到达。
儿童急救差异要点
判断意识与呼救
清理口腔异物
按压部位与力度
开放气道与人工呼吸
特殊处理
与成人相同,轻拍患儿肩膀并大声呼喊,判断患儿有无意识,如无反应则立即呼救。
用手指或吸引器清除患儿口腔内的分泌物或呕吐物,但切勿盲目挖取,以免将异物推入更深部位。
儿童胸外按压部位与成人相同,但力度需适当减小,根据患儿年龄和体型调整,避免造成损伤。
将患儿头后仰,抬起下巴,进行人工呼吸,如患儿有自主呼吸,则无需进行人工呼吸。
对于溺水、窒息等引起的呼吸心跳骤停,应先进行急救处理,如排水、清除呼吸道异物等,再进行CPR操作。
自动体外除颤仪配合
开机与连接
遵循提示操作
分析心律
除颤后处理
打开自动体外除颤仪,按照提示将电极片贴在患者胸部指定位置,确保连接正确。
自动体外除颤仪会自动分析患者心律,判断是否需要除颤。
如需要除颤,仪器会发出指示,此时应确保无人接触患者,按下放电按钮进行除颤。
除颤后应立即继续进行CPR操作,直至专业急救人员到达或患者恢复自主心跳和呼吸。
03
创伤应急处置
止血方法与材料选择
指压止血法,即用手指或手掌压迫伤口,使血液减缓或停止流动;加压包扎法,用绷带或纱布加压包扎伤口;止血带止血法,用止血带扎紧伤口上方,但需每隔一小时放松一次。
止血方法
干净的绷带、纱布、止血带等。若现场没有这些材料,可用干净的毛巾、衣物等代替。
材料选择
清洗伤口
用生理盐水或清水彻底清洗伤口,去除污物和异物。
消毒处理
用碘酒、酒精或双氧水等消毒剂对伤口进行消毒,防止感染。
包扎伤口
用绷带或纱布包扎伤口,保持伤口清洁干燥。
注意事项
包扎时要避免过紧或过松,以免影响血液循环;避免用手直接接触伤口,以免感染。
伤口包扎标准流程
骨折固定基本原则
骨折判断
观察伤处是否有肿胀、疼痛、畸形或异常活动等症状,判断是否骨折。
01
固定方法
用夹板、绷带或代用品将骨折部位固定,避免移动。
02
注意事项
固定时要松紧适宜,避免过紧或过松;固定后要及时送医治疗,避免延误病情。
03
04
特殊场景处理
烧伤烫伤紧急降温
立即远离热源
去除衣物
用冷水冲洗
覆盖伤口
迅速离开烧伤或烫伤现场,避免进一步接触高温物质。
用冷水持续冲洗烧伤或烫伤部位,可有效降低皮肤温度,减轻伤害。
迅速脱去烧伤或烫伤部位的衣物,避免热量继续传递。
用干净纱布或布类覆盖伤口,防止感染。
中暑与失温应对
中暑症状识别
立即降温
补充水分
失温处理
头晕、头痛、口渴、恶心、虚弱、体温升高。
将中暑者移至阴凉通风处,用冷水擦拭身体,扇风降温。
给中暑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