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克的分期及急救演讲人:日期:
目录02休克临床分期01休克基础概念03急救核心原则04监测与评估05药物应用规范06并发症预防策略
01休克基础概念
病理生理学定义休克是由于有效的循环血量急剧下降,组织的血液灌流严重不足。循环血量减少休克会导致各重要生命器官的功能、代谢障碍和结构损害。器官功能障碍休克的临床表现与微循环障碍有关,微循环缺血、淤血和衰竭是休克发展的三个阶段。微循环障碍
主要病因分类失血性休克创伤性休克烧伤性休克脓毒性休克由严重失血引起的休克,如外伤大出血、胃肠道出血等。由大面积烧伤引起的休克,烧伤后体液丢失和感染是主要原因。由严重创伤引起的休克,如骨折、挤压伤等。由严重感染引起的休克,常见于急性腹膜炎、败血症等。
临床表现特征脸色苍白、四肢湿冷微循环缺血期,患者脸色苍白、四肢湿冷、脉压减少。01皮肤黏膜发绀微循环淤血期,表现为血压和脉压进行性下降,肾血流严重不足,皮肤黏膜发绀或出现花斑。02顽固性低血压微循环衰竭期,循环衰竭出现顽固性低血压,同时常可并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等严重并发症。03
02休克临床分期
代偿期(早期)神经兴奋血压变化微循环变化代谢异常患者精神紧张、兴奋或烦躁不安,面色苍白,四肢湿冷,呼吸加快。收缩压正常或稍升高,舒张压增高,脉压减小,尿量减少。微循环灌流减少,毛细血管前括约肌收缩,出现“只出不进”现象。开始出现代谢性酸中毒,血糖升高等代谢变化。
神志淡漠,反应迟钝,甚至昏迷,皮肤发绀或花斑。神经症状呼吸急促,表浅,缺氧明显,口唇、甲床发绀。呼吸变缩压下降至90mmHg以下,脉压小,尿少或无尿。血压下降心、肺、肾等重要器官功能受损,出现顽固性低血压。器官功能障碍失代偿期(中期)
不可逆期(晚期)血压持续降低呼吸衰竭神经症状肾衰竭收缩压降至70mmHg以下或测不到,出现顽固性低血压。深度昏迷,全身皮肤、黏膜明显发绀,甚至出现瘀斑。呼吸微弱、不规则,缺氧严重,CO2潴留,出现潮式呼吸或点头呼吸。少尿或无尿,伴全身水肿、高钾血症、酸中毒等严重代谢紊乱。
03急救核心原则
快速循环支持输液复苏快速输注晶体液或胶体液,以扩充血容量,改善组织灌注。输血治疗血管活性药物对于大量失血的患者,应及时进行输血治疗,以补充血容量。在充分补充血容量的基础上,可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如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等,以升高血压和改善微循环。123
呼吸功能维持保持呼吸道通畅清理呼吸道分泌物和异物,确保呼吸道畅通。01氧疗给予高浓度氧气吸入,以缓解缺氧状况。02机械通气对于出现呼吸衰竭的患者,应及时进行机械通气,以维持正常的呼吸功能。03
病因针对性干预对于失血性休克,应迅速找到出血部位,并采取有效的止血措施。止血对于感染性休克,应积极应用抗生素,以控制感染并减少毒素的吸收。控制感染对于因心脏压塞、张力性气胸等引起的休克,应迅速解除梗阻,恢复循环功能。解除梗阻
04监测与评估
生命体征动态监测6px6px6px持续监测收缩压和舒张压,以及平均动脉压,以评估循环系统的灌注情况。血压监测呼吸频率和节律,及时发现呼吸功能障碍。呼吸观察心率的变化,以判断心脏功能和循环状况。心率010302测量肛温或中心体温,了解体温调节功能和散热情况。体温04
观察皮肤颜色和温度,判断末梢循环状况。皮肤颜色和温度评估微循环功能,观察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毛细血管再充盈时测每小时尿量,以评估肾脏灌注和功能。尿量评估患者的意识状态,以判断脑灌注是否充足。神志状态组织灌注评估指标
器官功能损伤判断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肾脏系统监测心电图,评估心脏功能;观察血压、心率等变化,判断心血管系统是否受损。监测呼吸频率、节律和深度,评估呼吸功能;观察是否有呼吸困难、发绀等现象。评估患者的意识状态、瞳孔大小和反射,判断神经系统是否受损。监测尿量、尿比重等指标,判断肾脏功能是否受损;观察是否有水肿、少尿等现象。
05药物应用规范
血管活性药物选择去甲肾上腺素用于神经源性休克和早期感染性休克,可兴奋α受体,收缩小动脉和毛细血管前括约肌,提高血压。01多巴胺适用于各种类型休克,可增强心肌收缩力、增加心排出量和扩张外周血管,特别是肾和肠系膜血管。02肾上腺素适用于过敏性休克和心脏骤停,可兴奋α和β受体,引起心脏兴奋、血管收缩和血压升高。03
如生理盐水、林格液等,可快速补充血容量,纠正休克时的电解质紊乱。晶体液如白蛋白、血浆等,可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维持血容量,减少组织水肿。胶体液对于严重失血性休克,应及时输血以补充血容量,提高血液携氧能力。输血液体复苏方案制定
抗炎与抗休克辅助用药糖皮质激素钙剂抗组胺类药物如地塞米松等,可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和稳定溶酶体膜,缓解全身炎症反应。如苯海拉明、异丙嗪等,可缓解过敏性休克时的支气管痉挛和黏